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早晨,在路上看到许多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手里都拎着包裹,一看便知是交“官差”的,因为今天要募捐,每人最低要捐4件衣被(不要单衣)和一百元钱,如果不捐衣服再加一百元。这次是全国范围内的行动,我们这里对口的是
早晨,在路上看到许多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手里都拎着包裹,一看便知是交“官差”的,因为今天要募捐,每人最低要捐4件衣被(不要单衣)和一百元钱,如果不捐衣服再加一百元。这次是全国范围内的行动,我们这里对口的是甘肃贫困地区。
对于募捐,我们并不陌生,每年都有几次这样的活动,而且组织的部门各不相同,有政府职能部门或是本系统组织的:为贫困地区或是灾区老百姓献爱心,送温暖,捐衣捐钱;也有共青团或妇联机构组织的:为贫困地区的妇女儿童奉献爱,衣服至少两件,钱少则一百,多者不限。
本来伸出自己援助的手,奉献自己微薄的力,帮助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度过难关,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因为,我们都是生活在社会主义和谐的大家庭里,每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但是,对于这种万事“一刀切”的做法我要说几句自己的看法(首先声明,我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每次这样的活动我都表现的很积极。):我觉得现在的募捐活动似乎变味道了。募捐应该是完全自愿或是因人而谊的行为而不应该制定目标。
我相信每个人都是心存善心的,但每个人的家境各不相同,经济条件好的,可以多出些财力物力,而那些经济条件稍差些的人的确困难,你让他拿出四件毛衣毛裤或棉衣,他上哪里去找?要知道一个家庭至少三口人,每人四件就是十二件,谁家有这么多?不是每个人每年都添置新毛衣的,买一件少说也要上百元(那些上千元的咱不提)。况且,这样的募捐活动每年都有,不捐又不行,最起码面子上过不去。昨天又接到姐姐的电话,问我有没有富裕毛衣?她家已经找不出来了,其实,我家已经捐空了,我楞是把爱人穿的毛衣和我的一条毛裤给了她。
我有一个同事,爱人下岗,孩子读书,上有年迈的老父母,妻子体弱多病,长期与药为伍,孩子上学需要用钱,所有的开销都指望他一个人挣,而工薪阶层又能挣多少银子?现在物价飞涨,平时自己家过日子都要节衣缩食,精打细算。当然,二百元也是能够拿出来的,但总有一种被强制的感觉,心里不舒服。还有的人,家里实在找不出富余的毛衣,干脆到小摊上去买,来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有的单位嫌职工捐款太麻烦,干脆从职工的奖金中扣发职工需要捐款的金额来完成任务……等等这些做法,不是失去了募捐的真正意义了吗?其中的奥秘当然有上级领导的“荣耀”在里面。
话又说回来了,这些募捐的钱和物,如果真能送到最贫困的老百姓手中,能够为他们抵挡一丝寒冷,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也算我们的爱心没有白献,关键是真正的贫困家庭能否得到?得到多少?
据说,钱和物都要被“雁过拔毛”,到了生活在最底层的贫困家庭已经所剩无几了。
说道这里,使我想起了几天前看到的一则消息:日本某机构资助我国贫困地区建一座希望小学,可看到当地富丽堂皇的政府大楼时却瞠目结舌……这当然是题外话了,可透过这样鲜明对照的现象可以看到什么?
贫困家庭生活困难的问题不单单靠广大有爱心的人们的资助能够彻底解决的,关键是靠政府的政策和他们的“有所为”。的确,我们已经欣喜的看到政府一直在做努力,并且每年都会出台相应的政策来稳定物价,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每年在春节前夕我们都能听到政府:“不让一个老百姓过不去年”的指示,也看到政府职能人员为困难家庭送去米面油之类的生活必需品,但是春节过后呢?真正的从根本解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记得曾经听过老百姓的一句形容语:政府出台的经是好经,但是,让歪嘴和尚给念歪了。这句形容看似苛刻,可细细品味,不无道理。
我们有的地方政府职能部门根本没有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眼里,每年吃喝挥霍的数字足以让当地的贫困老百姓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了,而那些鲜为人知的秘密,一经暴光更是令人震惊。当然,这些都是少数的个别的人和事,不能代表全部,但是影响极坏。目前不是贫富差别在缩小,而是距离在拉大!
看看,说着说着又跑题了,不知又把谁得罪了。我这个人呀,经常因为口无遮拦而得罪人,但得罪人并不是我的本意。
我希望全国人民都能在中央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努力下过上小康生活,走上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