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1935年方志敏同志在狱中写下了《狱中纪实》、《可爱的中国》以及给党中央的密信。当时红军还在长征途中,党的地下组织也无法找到,怎么才能把这些文稿和密信交给党中央呢?方志敏同志终于想到了鲁迅。方志敏同志
1935年方志敏同志在狱中写下了《狱中纪实》、《可爱的中国》以及给党中央的密信。当时红军还在长征途中,党的地下组织也无法找到,怎么才能把这些文稿和密信交给党中央呢?方志敏同志终于想到了鲁迅。
方志敏同志没有见过鲁迅,但他读过鲁迅的文章,知道鲁迅是共产党人最值得信任的同志和战友,于是决定把这些文稿和密信委托鲁迅转交党中央。
鲁迅接到方志敏同志的文稿和密信后,冒着生命危险,在逝世前半年,终于把方志敏同志的文稿和密信妥善地转送到了党中央委员会。
这就是白色恐怖年代同志的信任。
解放后,人与人之间互称“同志”,有人叫声“同志”,立即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倍感亲切,同时也增加了彼此的信任感。因为我们是同志,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所以同志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天经地义。“同志”这个词,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标志。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与人之间的“同志”称谓由“官衔”、“老板”、“先生”、“太太”、“女士”、“小姐”所取代,“同志”成了“官样称呼”,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就开始下降。
有人说,现代人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却越来越淡,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出现危机,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有事实根据。
比方说坐公交车刷卡,有人刷卡时担心售票员没看到,怕售票员不信任自己;即使售票员没有询问自己是否刷卡,也会怕售票员万一问起刷卡没有该怎么办呢?这就是人们对售票员的不信任。
在路上遇见陌生人向你借手机,你的反应又会如何呢?是马上离开,装作听不见,或是编个借口自己没有,还是毫不犹豫地借给人家?因为你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骗子,对陌生人表示怀疑。
路见有人跌倒或者遭遇车祸,你救不救助?不救助,于心不忍;若救助,又怕引来不必要的麻烦。须知,现在好人难当呀!
陌生人之间是这样,就是亲子之间、医患之间、商家与顾客之间、媒体和公众之间、朋友之间,甚至夫妻之间也或多或少出现信任危机。
常听老人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也是历史的教训,对人一定要保持戒备心,这是典型的不信任他人。
人与人之间互相不信任,那么,遇到困难时怎么办?过去遇到困难找民警、找组织,或者找同志帮忙,如今找谁呢?
有一份调查显示,国人最信任谁?
当个人遭遇安全或困难问题时最值得信赖的是“家人”(占调查人数的79?6%);其次是自己(75?4%);排在第三位的是“朋友”(49%)。另外,20?8%的人选择“政府”,12?5%的人选择“工作单位”,选择“社会援助”的只有5?3%。
这一调查显示,中国民众特别重视社会关系,从一个侧面反应民众对社会救助普遍的不信任以及中国社会安全保障机制比较薄弱的现实。
其实,信任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既要了解别人,也要了解自己;信任任何人都有风险,信任别人就要勇于承担信任风险。俗话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在物欲横流,人情淡薄,一切向钱看的今天,信任他人实在太难。人们呼唤雷锋,呼唤雷锋时代,就是呼唤人间真情,就是呼唤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相互信任。这需要家庭、社会、党政机关、媒体、个人等各方努力,大力倡导精神文明,从我做起,早日实现和谐社会,才能恢复以往同志之间的信任。
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