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死后友朋私谥为“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的陶侃,据说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死后友朋私谥为“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的陶侃,据说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田园产业。他在青年时代怀有建功立业的壮志,曾经几次出仕,先后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官职。由于他不愿受官场的拘束,就在四十一岁那年弃官归田,在农村中过躬耕隐居生活。家道中落的陶渊明倒是和近代的鲁迅颇有几分相似。然而有所不同的是,鲁迅先生从小就学会了养家糊口,“奔走与当铺和药店之间”。而少年时的陶渊明多在外祖父孟嘉(孟嘉是当代名士)家里生活,他还过着“少爷般”的生活。也许这也是形成他后来那种只顾自己“内心快活”的性格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陶渊明在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杂诗》)至今脍炙人口。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义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县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迁至栗里(今星子温泉栗里陶村),生活较为困难。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生活尚可的时候大吃大喝,一点也不思“未然之计”,到贫困时也只能”长饥”了。
义熙末年,有一个老农清晨叩门,带酒与他同饮,劝他出仕:“褴褛屋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愿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禀气寡所谐。纤辔(回车)诚可学,违已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用“和而不同”的语气,谢绝了老农的劝告。好了,你“和而不同”了,你去做君子了。但你的妻儿老小呢,他们恐怕就要跟着你一起饿肚子了吧!
陶渊明一生结过三次婚,前两个妻子年纪轻轻早逝(唉!累的呀!),第三个妻子翟氏,比他小一轮,陪伴他到终生。陶渊明的婚姻是不幸的,两次经受中年丧妻的打击;陶渊明的婚姻也是幸福的,他的三个妻子都很贤惠,感情很深。
公元376年,陶渊明25岁结婚成家。婚后离开园田居,移居到浔阳县城,先是教书,然后到江州刺史王凝之手下任别驾祭酒,不辞而归。陶渊明回到家里,知道妻子已经怀孕了(知道了还“不辞而归”,你怎么不为妻子腹中的孩子想一想啊?)。母亲和贤妻怕他在官场分心,想瞒一段时间。(多贤惠的妻子啊!……)
古人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陶渊明到了而立之年要当爸爸了,自然很高兴。谁知妻子临盆难产,肚里的孩子只是伸出一条腿,当时的条件,束手无策,眼睁睁看着大人孩子送了命(若你是大官,会没有条件吗?古代难产又不是一例两例了!)。给妻子办完丧事,陶渊明万念俱灰(你还好意思万念俱灰?干脆一头撞死算了)。
公元385年,34岁的陶渊明又做了新郎官(唉!贼心不死啊)。结婚第二年大儿子阿舒出生了,新生儿给陶家带来极大的欢乐。又过二年,二儿子阿宣出生。阿宣刚会跑,妻子又生了一对双胞胎,取名阿雍和阿端。陶渊明深爱他的几个宝贝儿子,特别是那对双胞胎。他夜晚读书的时候,也抑制不住内心的高兴,蹑手蹑脚走到床边,在微弱的灯光映照下,端详这双宝宝的小脸,像两块透红的美玉,长得一模一样。他怀着一种特别的幸福,钻进妻子的被窝里。(妻儿给你带来了幸福,你呢?你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幸福?你扪心自问过没有?还好意思钻妻子的被窝?)
公元392年,陶渊明的第二任妻子得了痨病,大口吐血,又离开人间(多可爱,多贤惠的女人啊!竟被陶渊明活活累死!你这个刽子手!)。陶渊明很痛心,知道妻子是为了家庭操劳过度累死的。在六年的时间里生了四个孩子,忙活一家老少七口人的生计。(痛心就应该痛改前非,给家人带来幸福的生活!)
妻子去世后,家庭的重担落到陶渊明母亲肩上(可怜的老太太,年纪一大把了,还给当爸爸的儿子做佣人)。陶渊明每天教书回来,看到四个不懂事的孩子乱成一团。这四个孩子就够母亲看的,谁来操持家务?家里没个主妇实在不行。
孟老夫人和叔叔陶夔商量,又给陶渊明提了一门亲事,等到第二年的春天娶进门。
陶渊明的第三个夫人姓翟,翟夫人比陶渊明小一属,又贤惠又能干。首先对婆婆侍奉的很好,婆媳关系融洽。对陶渊明前妻留下的四个孩子尽心尽力抚养。经过她的一番整治,这个家庭又井井有条,其乐融融。陶渊明只管教书就行了,回家读书写字的时候,孩子也不围着吵闹了。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翟夫人有副好身板,农田里的活也很能干。每到农忙时,插秧或是收割,她都跟着陶渊明一起干,干得比陶渊明都利落。
结婚两年,翟氏为陶渊明生了个小儿子,乳名阿通。由于翟夫人能吃苦耐劳,陶家的日子渐渐好起来。田里的庄稼年年丰收,粮食吃不了,每年都要酿些酒喝。每当新酒酿成,翟夫人先端一大碗给陶渊明。只要家里有酒,翟夫人每顿饭都为陶渊明备酒。陶渊明觉得饮酒是件很舒服的事,小饮小舒服,大饮大舒服,饮多了就醉过去了。(翟氏啊翟氏,我可真的没话说了!你好的让人没话说,好的有点过分。唉……
有一件很过分的事我不得不说。相信有理智的人看了都会气愤的,会为那个贤惠的翟氏还有那对可爱的双胞胎打抱不平的。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陶渊明的老朋友颜延之,于刘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都到他家饮酒。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你看,多好的朋友啊!到你家来喝酒,知道有困难,便帮你一把。可你呢!啥也不想,直接把钱送酒店里去了。嗷嗷待哺的孩子怎么办?至于像那什么檀道济要求你做官才给你送肉,你不接也就罢了。可这朋友的接济钱你好歹也拿来养家糊口啊!
有人说,陶渊明是封建士大夫,不能过分苛责。这我不同意。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现代社会,不论你是什么身份,高官显贵,平民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