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无论教育怎么改革,到头来还是要考试,还是要以分数论英雄。对于教师来说,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痛。在新课程理念下,有的人甚至说考试也是一种素质教育,叫什么“应试素质”。在大力提倡“应试素质”的环境下,大家都
无论教育怎么改革,到头来还是要考试,还是要以分数论英雄。对于教师来说,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痛。在新课程理念下,有的人甚至说考试也是一种素质教育,叫什么“应试素质”。在大力提倡“应试素质”的环境下,大家都期望这样的结果:老师教得好,学生考得好。
什么叫“教得好”?这个问题很简单,那就是如果学生考得好,就证明老师教得好。大多数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都是这么认为的。教学过程再好,如果教学结果(也就是学生的考分)不好,那也不能证明你教得好;教学过程再差,只要教学结果好,就能证明你教得好。看似荒谬,却被大家接受。
什么叫“考得好”?回答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就是你所教班级的学生的考试分数比其他平行班级高,就能证明你的学生“考得好”,当然也就证明你“教得好”。因为目前衡量这个问题的尺度还是学生的考分,具体操作方式就是考试。用学生的分数来衡量教学质量,无论在什么样的教育改革中,都占着最重要的地位,而且这个地位谁都无法轻易改变。
政治经济学上说:在劳动效率暂时无法提高的情况下,延长劳动时间,也可以提高剩余价值。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好多老师要抢占学生的时间了。同样的内容,上一节课的效果很难比得上上两节课的效果。有些课堂教学很出色的老师往往落败,其原因也就很好解释了:时间花得比别人少啊。
只重视教学结果,而忽略教学过程,是应试教育的弊病。新课程改革要求既重视教学结果,也重视教学过程。所以也就有了两种教学评价,既对教师的教学结果进行评价,也对他们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这种做法无疑是对的。可是,教育的改革者却忽略了这个现实:对校长的评价似乎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评价的标准有好多,学校的硬件设施以及教学环境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方面,学校的升学率才是最重要的指标。升学率高就能抢到更多更好的生源,更多更好的生源又能提高升学率,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否则就是恶性循环。校长们都明白这个道理,只有学校的升学率提高了,才能证明他们的政绩突出,才能保住校长的位置,才能得到升迁。而且,校长们都希望教学的一切工作都能够量化,只有量化了,才能分出个一二三,才能更好地进行奖惩,做到奖罚分明。所以,新课改那一套评价体系很难操作,在分数的实用性面前只能落败了。
校长们狠抓教学质量,其实就是狠抓考试分数,对于教学过程却很少过问。他们认为那是教师自己的事。在他们眼里,教学质量就是考试分数,就是升学率。纲举目张,纲举了目才张,只要紧抓考试分数(纲),就能带动教师教学的热情(目)。黑猫狸猫,逮住老鼠才是能猫。你的学生考试分数上不去,就一切免谈。所以,对于分数,老师和学生都这么说:“想说爱你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想说不爱你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学生考得好就能证明老师教得好,这不是一个真命题,却被大家认同并接受。老师教得好,学生不一定就考得好,这是一个真命题,却让人很困惑。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并不是付出多少就收获多少。你的课堂教学效果再好,如果不围着考试转,那你的学生的考试成绩当然就很难令人满意了。
“考得好”与“教得好”的辨证关系值得每位教育人士深思。教育改革一直在与时俱进,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依然让这二者的关系左右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