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风
作者:名秩时间:2024-11-13 10:08:10热度:0
导读:内容提要家庭孽生家风,家风依附家庭。家庭不是从来就有的。家庭是原始社会末期群婚制瓦解,对偶婚出现产生的。私有制社会形成了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一夫一妻制家庭,初级形态的家风开始生成。家庭随着社会的变
内容提要
家庭孽生家风,家风依附家庭。家庭不是从来就有的。家庭是原始社会末期群婚制瓦解,对偶婚出现产生的。私有制社会形成了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一夫一妻制家庭,初级形态的家风开始生成。家庭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变化,家风便也打上社会的时代的阶级的烙印。家风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濡染来规范家人的言行。家风的建设与承传要与时俱进,不断扬弃。家风好坏与家庭主人及其成员受教育程度高低和从事的职业没有必然联系。家风影响的家庭教育不是一个人教育的全部。家风内容是一个复杂的意识体系,有几个层面。我们现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家风的内核。共产主义并不取消家庭,而是赋予家庭以更高级的形态。共产主义社会家风的内容与那时社会的道德和价值观完全重合。
引言
前几天我写七绝小诗《咏家风》,由于诗歌的语言是浓缩的、跳跃的,不能把家风这样大题旨的意思表达清楚,意犹未尽,于是,我就在题目下面写了解释性文字“题记”。后来不断深入思考,不断补充内容,题记越写越长,与诗的正文比起来头重脚轻,便把题记抽出去另行成文,便是这篇文章。
关于家风的话题,2014年春节期间,央视记者在街头随机对人们进行采访:“你知道什么是家风吗?”“家风?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吧?”
“你家有家风吗?”“有啊!”“那你们家的家风是什么?能说说吗?”“好啊。我们家的家风,我爸爸妈妈告诉我们做人要诚信,守信用……”我当时看了几期这样的采访,被采访的路人回答不尽一致,但答案都是积极向上的。这样的采访问话惹人深思,很新颖,很有意义。
家是一个有独立意义、造词能力很强的单音节根词。以家为词根,可以组成家丁、家门、家人、家世、家长、家教、家小、家眷等很多双音节词。查《辞海》和《辞源》,家有好几个义项,基本义还是家庭和家族。家风的词条很早就有了。关于家风,《辞源》的解释是家族的传统风尚。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潘岳之文彩,始述家风;陆机之词赋,先陈世德。”《辞海》说,“家风,犹门风,指一家的传统习惯”。潘岳有《家风诗》;陆游《书感》诗:“烟蓑雪笠家风在,送老湖边一钓矶”。
家风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也是一个学术命题;细研和扩展,能写出许多学术文章来。现在把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叙述如下。
家庭、家风的起源与变化
存在决定意识。家庭糱生家风,家风依附家庭。家庭是家风出现的前提,是家风赖以存在的基础。那么家庭是怎样产生的呢?家庭不是有人类社会时就有的。家庭是在原始社会后期群婚制瓦解、对偶婚出现的时候产生的。食、色,人之大欲存焉。随着对偶婚家庭的出现,初级形态的家风开始萌芽,逐渐生成。原始公社解体后,私有制社会形成了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这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在长达数千年的社会发展中是一种普遍的家庭形式(根据恩格斯的观点,这期间,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卖淫,只是一夫一妻制的补充,不是主要的主流的家庭形式。就拿今天来说,世界上有的地方仍然有一夫多妻或者是一妻多夫的现象,但那不是整个社会、整个世界主要的主流的婚姻形式、家庭形式,只是这个时代一夫一妻主导家庭形式的个别)。家风虽然存在在一个个个体家庭内的范围,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便不可避免地要打上社会的时代的烙印,甚至是阶级的烙印。
我们不用举阶级社会太远古的例子,就拿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我国工农大众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这巨大的社会变革给千千万万的家庭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而同时就在这个历史时刻,我国的西藏还是农奴制的奴隶社会。那时,西藏存在着农奴主家庭、奴隶家庭。农奴主家庭的成员可以受到教育,而奴隶家庭的成员则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可以想见,由于农奴主家庭是统治阶级、贵族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他们向奴隶们说:他们是天赐的神,世袭的主,血统高贵,来保佑和管理奴隶们的生活和生存;而奴隶们只有服从、供他们役使,反抗只有死。还把这样的意识灌输给他们的家人和下一代,以期永远维持他们不人道的反动统治。久而久之,奴隶家庭便被反动头人、贵族领主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梦魇,认为自己是贱人,是天生的家奴,不配过、不能过主人那样的生活,只能安分地劳役,不能反抗。这就是阶级社会的两种家风,家风中的阶级烙印。1959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西藏拉萨部队一举平息了西藏上层反动头人发动的武装叛乱,迎来了西藏的民主改革,停止了、解散了政教合一的旧政权,选举了新的西藏人民政府;西藏百万农奴才摆脱了万恶的农奴制度,得到了翻身解放,跨过了几个社会阶段,一步进入社会主义。此后,西藏便再没有农奴主家庭、奴隶家庭的家庭形态了,与全国人民一道,过着宪法保护下的一夫一妻制个人对偶家庭的幸福生活(过去奴隶家庭结婚时要把女子进贡给头人的屈辱的初夜权也随之废弃)。
上面的例子说明,家风是随着社会的进化家庭出现后产生的,也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变化。
家风的意识特征与承传特点
家风是以意识形态的形式存在,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濡染来规范家人的言行的。家人在家庭中依偎生活,便会形成一定的气氛、氛围、风气。为了家庭和谐,达成家庭价值共识,家庭需要有规矩,家风便形成家规。家规是成条理的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概括、集中表述的家风,有比较长久的威严和约束力。家风是比较抽象的,当它内化为家庭成员对某个行为的指导力的时候,它就不再抽象,而是具体的意志品格。
家风形成之后不是一成不变的,随当时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浸泅和灌输而变化。此外,家长的更迭、家长本人信仰的改变、家庭成员数量的增减、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家庭成员思想观念的变异,也会影响家风。其次,毗邻而居的各个家庭由于相互往来有联系,家风也会相互渗透。再次,由于婚姻的冲突和矛盾,有的家庭解体了;因为战乱、灾难和自然死亡,有的家庭不存在了,那么,附之于上的家风便随之消亡。当一个新的家庭诞生时,家风自然随之滋生。
家风建设与承传要不断扬弃,与时俱进,补充时代新内容,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