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于丹的《论语心得》
假日无事,捧上于丹的《论语心得》看了一遍。《论语》乃四书五经之一,中国古代教育的基础教材,又是儒家思想的经典教材,儒家思想是几千年封建农耕社会的文化基石。虽然平常知道一些《论语》语录:三人行必有我师。
假日无事,捧上于丹的《论语心得》看了一遍。《论语》乃四书五经之一,中国古代教育的基础教材,又是儒家思想的经典教材,儒家思想是几千年封建农耕社会的文化基石。
虽然平常知道一些《论语》语录: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但未认认真真读过《论语》。
中国自五四文化运动以来,一直对旧的文化体制进行否定,砸孔批孔,直到近代文化大革命结束,整个社会对历史、对文化才开始重新进行了反思。重新构建新的社会秩序,而从历史上寻找思想根源。孔子是教育始祖,中国封建文化的创建人,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对中国甚至世界有重大的影响和作用。《论语》又是孔子之宗,当年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其作用的体现。
于丹说《论语》有温度,没有色彩,说明论语千年延绵,传递着感觉,忘却了绚烂,给了世界的本性。
看于丹的《论语心得》似乎讲解了这样一个道理,物质的急速发展,而人们的内心的无依更显得突出。《论语》用内心融合来抗御外部不停的动荡给人造成的伤害,以求得人生的幸福和平衡。
东方文化以和为美,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协调,人与自然的融合,讲究天人合一,以内心来推测外界的变化,从本体的角度寻求人生的真谛。而西方则重方法,技巧,通过不断改变客体,而改变自已的生存环境。安贫乐道的东方文化的宗旨更多地体现在这篇《论语心得》中。
现在社会急剧发展,人们在物质丰富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越来越大,许多人在追求丰富的物质填补内心的空虚,可终掩不住心灵的寂寞。社会以物质财富为标准衡量人生的成功与否,简单的物质化的标准让人们无所适从,而内心不稳的价值体系又不能让人们寻找到精神的家园。
把过去的经典变为现在的通俗,这是于丹的功用。并用来温暧人们的心灵和为受伤的人们疗伤。《论语心得》给心灵孤独而又寂寞的人们以寄托,给一份自以为安慰的灯光。
现在社会价值多元,其实不是价值多元,而是价值失衡,以前的那种空泛的说教的理想已让人失望,现实社会的功利和斗争又让人心伤,到那儿去寻找一份心灵的药方?有人出家求佛,有人自杀厌世。而于丹从《论语》中给我们一份相对温和,虽不一定实用,但却温暖的生存方式,
《论语》所论其实以男性为主体,封建社会是《论语》存生的环境,更是以夫权为主体,于丹却以自已女性的视角解释了《论语》,俗而不失温度,给了《论语》一种独特的说法,在现代社会给人们以心灵上的良剂。
不是于丹《论语心得》有多好,而是现代社会人们太缺少这样的东西,失衡的社会,失衡的人们,否则一本于丹《论语心得》何以这么红!
版权声明:本文由迷失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三段睡眠法,“你饶了孩子们吧!”
下一篇:从福楼拜浅谈文学创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