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亚力士多德认为:一个医生在治愈一种疾病之前,应对该疾病有亲身体验。小平说过:“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安定团结。中国的应试教育走过了几十年(1976),确实作出了巨大贡献,使广大
亚力士多德认为:一个医生在治愈一种疾病之前,应对该疾病有亲身体验。
小平说过:“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安定团结。
中国的应试教育走过了几十年(1976),确实作出了巨大贡献,使广大的平民子弟能够有机会进入高等学校深造。这种全一统的高考的模式,就现阶段而言,还是公平合理有效的;可以预见的将来,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还是考分说话,还是一锤子定音。原因其实很简单:
1.相对公平合理,可操作性强。
2.至今为止,还未寻求到一个更加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评判标准。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建设的纵深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和人才观悄然发生了变化,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这就给教育界乃至家庭和社会,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什么是人才?人才的标准是什么?人才是少数人的专利吗?
中国的现状是:人口众多,竞争力大,大学、特别是好大学的资源是有限的。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在选拔人才方面,高考是现阶段唯一合理有效的手段(绝大多数人),应试教育还是大有市场的,广大莘莘学子不得不拼命去挤那条高考独木桥。可是,能顺利通过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即便幸运到了一流的名牌大学,离成人和成才还远着啦!那些多数没有挤过去的学生,他们甘于命运的选择吗?甘于就此结束人生的梦想吗?这显然不符合人的精神,不符合科学的教育理念,也不利于国家的未来发展。
我们不禁要思考: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符合时代精神,符合全民族发展的需要?是那些只会八股文,只会应付考试的学生吗?是那些拿健康换取学分的羸弱后代吗?是那些唯我独尊、自私自利的所谓精英吗?

四川南充考生张非先后4次参加高考,曾考上北大、清华两所名校,后因沉迷网络遭到退学。今年他再次考出677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
从张非现象来看,他不啻是应试高手,屡屡中得高分,十分了得;又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除了会考试以外,其它方面就差强人意。就像他自己认为的那样,上了大学以后,就没有了方向,失去了动力,奋斗的欲望少了,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好像上了大学,又是名校,人生的既定目标就已经实现,前方的路是一片坦途。如此说来,应试教育的目的是达到了,它要的就是升学率;只要考上大学,考上名牌大学就是好学生。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学生是“好学生”吗?是社会需要的学生吗?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的把张非现象归结为应试教育的结果,素质教育同样也会出现这样的学生。但是,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升学率不是衡量一个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考分也不是学生唯一追求的目标。

1985年5月,邓小平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同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成为素质教育实践的思想源头。
1994年6月,李岚清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同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正式在中央文件中使用了“素质教育”的概念。
1996年2月,《人民教育》刊载了湖南汨罗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的报道,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向全国推广。这是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使改革试验从学校试点扩展为区域改革,为在全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广泛的基础。

算算素质教育也推行上十年了,也是在不断争论和不断否定中蹒跚而行,对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是应试教育的看法各不相同。人们争论的焦点是:面对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片面强调素质教育是不现实的;在高考这个总指挥棒下,应试教育还是大有市场。
一位旅居加拿大的中国演员问陶宏开:“她上小学的儿子是素质教育好呢?还是应试教育好?”
陶宏开答:“你如果在加拿大上学,就进行素质教育;如果在中国上学,就进行应试教育。”
从这个案例我们看到,加拿大地大物博,人口稀少,人口的竞争压力很小,他们没有必要都去上大学。因为当个工人或服务生也可以生活得很好,所以能够进行素质化教育。中国国情不同,人口基数大,社会竞争残酷,选拔“人才”时还需应试考试,淘汰大部分,挑选小部分。最后筛选出来的都是塔尖上的所谓精英,他们确系是国家的栋梁,但支撑大厦的重要力量是基石,是广大的普罗众生。我们知道,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宝塔屹立千年不倒,是底座、是基石。应试教育是选拔上游人才,一流的名牌大学是打造精英的地方。素质教育不同,它的教育根本理念是面向大众,面向未来,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不是专为高等精英教育。
我们现阶段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修正应试教育,不唯分,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愿望是好的。因为国民教育不是名牌大学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它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但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不是对立的和不可调和的,它们是一对孪生兄弟,是有血有肉的机体。因此,光有好的愿望,不见得有好的结果,只要有高考这根指挥棒在,应试教育还会有生命力。
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比较正统的解释是: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提高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品质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它包括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生活技能素质。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核心是创新教育。它以育人为本,只有诚实做人,诚实做事,不沽名钓誉,才是素质教育的本质。

矛盾是对立统一的,教育同样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世界上没有单纯的应试教育,也没有单纯的素质教育,真正的素质教育与升学率没有根本冲突。一个人的成长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智力只是一方面,情商是决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