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反对战争的呼声似乎向来比反对死刑的呼声要高涨一些,因为普遍的人会认为死刑比较的贴近正义。申张正义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采用极刑是否妥当还是值得大家慎思的。我是反对死刑的,下面说说我的理由。首先,我们
反对战争的呼声似乎向来比反对死刑的呼声要高涨一些,因为普遍的人会认为死刑比较的贴近正义。申张正义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采用极刑是否妥当还是值得大家慎思的。我是反对死刑的,下面说说我的理由。

首先,我们应当尊重每一个生命,无论什么原故使之与我们相区别。任何一个生物最宝贵的就是他的生命,没有任何人有权力剥夺它,一个文明的社会提倡的应当是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极端的处置方式或许会导致更难以收复的恶果,因为此种不尊重生命,更可能演变成对自身生命的蔑视,进而对更多无辜、与之不相干的生命的蔑视,这与各种战争产生的负作用差不多是一致的,不但没能使正义申张,反倒筑成了更无法估量的灾难。因为只要有流血,只要有死亡,就必然给一些家庭带来永久的创伤,但是他们这一群特殊的受伤害者,社会无需承担任何责任,我不知道是否有人思虑过这样的问题:是不是我们受了伤害就一定要把同样的伤害继续转嫁给另一群不相识的、同样无辜的人呢?如此以来,人与人之间的伤害非但没有减轻,反倒更加蔓延,甚至世代相传。我觉得人在追求正义的同时,更应该懂得什么叫真正的爱(仅针对某几个人的自私的爱是种畸形的心理特征),什么叫做宽容。任何人都有向善或向恶的可能,人是可塑的,他的心理,及行为都深深地受着外界的影响,或者说人本身其实是很脆弱的,他很多时候往往并不是处在理性的控制之下。所以,我们回顾一下会发现,实际上许多人之所以犯罪,更多的来源于一时的冲动,与受害者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深重的仇恨。那么,我们是否应该给他一个机会,使之重新恢复理智?而死刑会加剧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内心冲突,因为没有哪一个人不惧怕死亡,所以临到死时,他还能坦然镇定地回顾自己的过失,似乎不是正常人的心理。举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郑筱萸临死前留下的遗书便是死刑带来的负面效应。

其次,死刑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仿佛我们教育孩子,暴力或者强迫式的手段最终导致的是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难以估计的严重后果。唯有勾通,平等的对话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结果。我认为要防止人犯错,主要的在于前期的预防,而不是待事情已经酿成了悲剧之后才来着手解决,这只能暂时的、表面的使社会治安得已控制,还有更庞大的隐藏着的不安定因素,将继续不断的成长为新型的犯罪分子,其实,这也就是治表不治本的道理。我以为最至关的在于要有一个良善的社会教育体制及社会监督管理体制。

以上仅个人观点。2007年7月14日下午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