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不讳死访陵园
无讳言生死/结伴访陵园/雕栏琉瓦宽道/松柏翠亭轩/满眼岩碑石冢/时见鞭灰纸蝶/花卉伴鸣喧/此处无争扰/惬意享安眠。这是笔者所填《水调歌头?诗侣一行踏访紫云陵园》两首中的一首的上阕文句。说的是我们诗词班
无讳言生死/结伴访陵园/雕栏琉瓦宽道/松柏翠亭轩/满眼岩碑石冢/时见鞭灰纸蝶/花卉伴鸣喧/此处无争扰/惬意享安眠。这是笔者所填《水调歌头?诗侣一行踏访紫云陵园》两首中的一首的上阕文句。说的是我们诗词班同人一行,接受与陵园有关的一诗朋邀请,踏访市郊紫云公墓的情景。时下的人们都好旅游,退休无事的诗朋词侣,更热衷于各处看看,名曰“采风”。远者出省,近者游郊,玩山游水,天上地下,无不兴然乐然。然而似乎还未听说谁个访陵看墓,到那个人人都将去而又实在不愿意去的死地!至少在各种刊物上未见到过这类文字,旅游社也绝不会组织这样的观光赏景。我们也一样。然而由于这位与陵园有关的诗友的热心联系,东道主的盛情相邀,我们一经宣布,大家竟然竞相表态愿往,看来我们这些人并不忌讳这个。是日,我们“接受陵公请,来作紫陵游”。
时令已进晚秋,但是那天真是“秋高气爽风静,丹桂馥犹稠”。进入陵园,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满院葱茏苍茂,林里啁啾甜婉,仙卉映琼楼”。其处负责人等热情接待了我们,详细介绍了陵园建设、服务宗旨、经运情况,又引领大家参观踏看,事毕设宴款待,令人感悦。
大家都颇兴奋,一边踏访墓地,一边问这问那,有的还不时指点某处墓碑,向同行介绍其人生世,看到故友熟人碑台,有的还鞠躬致意,口有所诵。
诗朋词侣,本来就是多情善感之人,今天来到此处,耳闻目睹,颇觉新鲜,也颇生感悟。有的当场就腹构诗句,小声吟于同人;有的则轻摇慢晃,似咏似诵:有的……回去后都展笺挥墨,大大感咏了一番。吾不敏,然而也诌成了《水调歌头?诗侣一行踏访紫云陵园》两首。本文之首,即其中一首之上片,待敲其下片,颇费了些神思。受人之请,喝人之酒,当然要留下些感谢之语,对其事业、工作,当然也得作些褒誉。况且这里本身就值得歌赞,园内宫墙琉瓦,苍松翠柏,鸟语花香,空气清新。陵园道路平敞,地台整洁,坟茔座座,庄严肃穆,管理有序,别说死者可以安息,就是生者,也无不感佩此处有公园之美,休憩养闲,实在远比闹市优越。同时我还想到,生不讳死,人终有尽,尽则要安。墓场陵园,实人世不可少也不可草之设。今社会昌明,物财丰茂,“仓廪实而知礼节”,崇礼厚葬,慎终敬远,古之传统又兴然于中国大地,我处岂能免之?本市公墓,建设爽目,管理规范,使逝者安息,家属无虞,实精神文明建设之丰果。于是我续道:
慎终古/崇传统/敬冥田/世昌廪足/人情重又重茔阡/钱砌高陵丰品/泪洒石阶瘦菊/夭寿系心弦/邙岭一方土/演尽世尘颜。
然而,我之思,则又多而深矣。这里一如人世,有富(这富自何来?姑且不言)而骄者,坟茔高大,富丽,茔前供品丰华名贵,据介绍,其墓花费十万以上;在其偏僻烂角,则挤着平民百姓,然而有幸在此安一穴者,最少也得几千上万元。所以,这里没有真正的贫者,更没有农民老头(他们都沉眠在自己的自留地里——很好),还有,那些碑文,那些颂词,那些“永垂不朽”,那些“光耀人世”……
对于逝者,我们本就怀一分敬畏,至少也是一片哀悯,实不该再有何议。然而,面此世界,观此等差,我的心涌起缕缕深思远虑,真是“邙岭一方土,演尽世尘颜”啊。而且,又远不止于此。于是我又敲出一段,使全词成为:
无讳言生死,结伴访陵园。雕栏琉瓦宽道,松柏翠亭轩。满眼岩碑石冢,
时见鞭灰纸蝶,花卉伴鸣喧。此处无争扰,惬意享安眠。
尽安眠?无怅恼?也难言!一如浊世,贫富贵贱更明鲜。显道崇陵墓,角落低坪茅土,处处显豪悭。平等何奢语,烦苦别平添。
走出陵园,阳光明灿。我突然想起诗人臧克家的名句:“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那些高墓,那些丰碑,那些崇文,未必不是这样。人可必追求炫耀这些呢,倒是马克思周总理邓小平这些人透彻……
哎,人各有志,也有念(理念、信仰),儿女后人也有“脸面”啊,岂能“草草”,岂能如我此刻之虚无胡言!这么一想,便觉得不必想了,世之有律,各行其是吧。如是而已,历来如此,今犹如此,也只能如此!
2009年10月31日
版权声明:本文由迷失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