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女峰志异

玉女峰志异

岩根散文2025-02-02 07:55:02
“望东峰侧而上,谒玉女祠,入迎阳洞。道士李姓者,留余宿。乃以余晷上东峰,昏返洞。”这一段简洁精粹的文字,出自《游太华山日记》。作者徐霞客笔下的华岳之山形地貌,是野外勘察的写实之作。徐霞客风餐露宿,野果
“望东峰侧而上,谒玉女祠,入迎阳洞。道士李姓者,留余宿。乃以余晷上东峰,昏返洞。”这一段简洁精粹的文字,出自《游太华山日记》。作者徐霞客笔下的华岳之山形地貌,是野外勘察的写实之作。徐霞客风餐露宿,野果充饥,山泉解渴,遍游华山,登临中峰之时,已是夕阳斜照,迎阳洞的道士殷勤留客。安置好下榻之处,徐霞客在漫山苍翠、山映余晖的暮霭中,攀上朝阳峰。此时自然体验不到“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之壮美瑰丽的景象。但他参拜了玉女祠,夜宿迎阳洞,却将一桩山野异事、华山逸闻流传后世。在徐霞客之前千余年,“诗圣”杜甫有一首吟咏华山的《望岳》诗也写到中峰:“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以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而名垂史册的杜甫,居然用了“仙人九节杖”这样的辞句,足见华山是神仙家园这一意念早就深入人心。专家学者评论唐诗,《黄鹤楼》被列为唐人七律之首,高山仰止。作者崔颢还有一首另出新意的七律《行经华阴》:“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这一位唐律高手,妙用古迹典故,嵌入诗句,面对华山的巍峨险峻,东峰雨后初晴的清新山景,鸟瞰八百里秦川一望无际,渭北高原上的汉唐帝陵若隐若现,顿悟浮生似梦,心如尘洗,追名逐利的念头,漠漠象轻烟,淡淡类流水。末句“何如此处学长生”极具匠心,凸显了华山乃仙人适宜之所的意念,这一点似乎已为历代文人所认同。崔颢诗中的所谓“三峰”,是指华山东、西、南三峰。玉女峰属东峰西壁,是东峰的组成部分、通往东、南、北三峰的咽喉。杜甫诗中的“玉女洗头盆”系指玉女峰一处自然景观。现代人将玉女峰称作中峰,使其成为华岳主峰单独存在。华山形胜,在徐霞客、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崔颢等文坛巨擘的笔下已被写尽,后来的登山者,虽有含珠吐玉、才华横溢的惊世杰作,未必能望其项背,独领风骚。
中峰被称作玉女峰,至少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它形似鸟头,上丰下缩;林木森森,遍山葱郁;翠峰幽谷,野花犹向涧边红;山径蜿蜒,芳香盈盈满襟袖;云气氤氲,宛若蓬莱仙境。身临其境,超然物外,神清气闲。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难怪崔颢要说:“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华山神话传世佳作不胜枚举,从而营造了“神山”的浓厚氛围。《山海经•西山经第二》云:“华山冢也,其祠之礼:太牢。”是说华山是神鬼之舍,古人要备太牢(牛、羊、猪)之礼祭祀。又云:“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山海经》是先秦古籍,记述的不仅是远古神话,而且包括地理、古史、物产、医药、宗教、民族、民俗等许多方面的内容。这一段记载是说,华岳山崖陡峭,如同刀削斧劈,远看呈现四方形,高耸云霄;纵深十余里,禽鸟野兽无法栖身。山中有一种蛇,名叫肥遗,长着六只脚和四只翅膀,一出现就会天下大旱。这种六足四翼的怪蛇,类似传说中的恐龙。据传商汤时这种怪蛇曾出现于华山之阳,因此天下大旱。东晋人干宝所著《搜神记》说:“汤既克夏,大旱七年,洛川竭。汤乃以身祷于桑林,剪其爪发,自以为牺牲,祈福于上帝。于是大雨即至,洽于四海。”先秦以降,诸如此类的野史轶事,都把华岳渲染成玄妙莫测的神山。《山海径》上还说,明星玉女崖天生一种百年一遇的雨露甘浆,登上玉女峰饮用了它就能得道成仙。正因为如此,各路神圣聚居华岳。爱神的圣殿就在莲花峰和玉女峰高踞云端。
玉女峰的冠名与萧史弄玉的神仙故事相关,“乘龙快婿”的成语与《凤凰台上忆吹箫》的词调名称也由此发源。萧史弄玉的典故出自汉代的《列仙传》及《列仙传拾遗》。文中记述说:“萧史善吹箫,作鸾凤之声。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笙。公以妻之,遂教弄玉作凤鸣,凤凰来止,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数年,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去。”明代冯梦龙所著《东周列国志》吸收了这一段记述,写成第47回《弄玉吹箫双跨凤,赵盾背秦立灵公》,进一步铺陈描绘,使这个春秋争霸战争时期发生的爱情故事,具备了完整细腻的情节。
查考《东周列国志》的传述:弄玉是秦穆公的爱女,喜爱吹笙,声如凤鸣。吒咤风云,威震诸侯的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内里却有一腔绵绵柔肠,特地给女儿修建了华丽无比的凤楼。一夜,弄玉在凤楼安卧入眠,梦见西南方五色霞光,照耀如昼,一位潇洒英俊的少年骑彩凤自天而降,来到凤台,倚栏吹箫。彩凤舒翼鸣舞,凤声箫声,美妙和谐。少年告诉弄玉自己是华山之主。弄玉醒后,将梦中情景告诉父王,意有所属。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秦穆公视弄玉为掌上明珠,岂肯怠慢?忙派大臣孟明前往华山私查暗访。孟明经华山樵夫指点,在明星岩下,见到了玉貌丹唇、飘飘然有超凡出俗之姿的萧史,委婉说明秦穆公的意旨,共载而归。秦穆公经过考察后,对萧史说:“小女有誓愿在前,欲择善笙者为偶。汝之箫声,能通天地,格万物,胜于笙者多多矣!况吾女复有梦征,今日正是八月十五中秋之日,此天缘也!卿不能辞。”仙缘前定,君命不可违,萧史与弄玉喜结连理。新婚夫妻在凤楼欢爱半载。在一个月明风清的夜晚,夫妇楼台赏月,吹箫合奏,忽有紫凤集于台之左,赤龙盘于台之右。萧史说:“上帝命我为华岳之主,与尔有夙缘,故以箫声作合。然不应久住人间,今龙凤来迎,可以去矣!”于是萧史乘赤龙,弄玉跨紫凤,自凤台翔云而去。此后,民间便将好女婿称作“乘龙快婿”,将圆满姻缘美其名曰“龙凤呈祥”。
秦穆公获知萧史弄玉乘龙跨凤飞升仙去,十分吃惊惶惑,急忙派人到华山寻觅踪迹,一无所获。无奈之际,在明星岩修建玉女祠,每年以酒果祭祀。此后明星岩便改称明星玉女崖。传说玉女祠常闻凤鸣之声,不绝如缕,回荡九霄,山鸣谷应。龙飞逸天路,凤翔出秦关。身去常不返,箫声时往还。
从古籍记载来看,萧史弄玉居住华山中峰,所以古人将中峰冠名“玉女峰”。中峰上许多名胜古迹,也因弄玉而得名。玉女祠前有一个石臼,名曰玉女洗头盆;它前面的石头,称作玉女梳妆台;那下面的石洞,是弄玉居住的地方,称作玉女洞。玉女祠北侧又有品箫台,引凤亭,是萧史吹箫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