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云游记
作者:兼馔时间:2024-11-18 05:18:44热度:0
导读:在一个杨柳吐翠,春燕啼归的阳春季节,我和中专的三个同学第一次结伴出游,却遭遇了一场迷天“大雾”,然而,知情者却称它为云,我茫然了。也难怪我无知,那却是发生在东岳之巅的故事。作为一个生长在平原地区而又从
在一个杨柳吐翠,春燕啼归的阳春季节,我和中专的三个同学第一次结伴出游,却遭遇了一场迷天“大雾”,然而,知情者却称它为云,我茫然了。也难怪我无知,那却是发生在东岳之巅的故事。作为一个生长在平原地区而又从未登过高的人来说,只见过滚滚如烟的漫天乌云,飘飘如絮的朵朵白云,灿灿如錦的片片彩云……况且从幼小的心灵深处,早已对这千姿百态,变幻无穷的云天便挂上了神秘的色彩,当第一次攀上高山,步入云间时,也就难怪指云为雾了。
这“造化钟神秀”的巍巍泰山,自古被人们尊为“五岳之首”,确是名不虚传,连绵群峰,竟破苍天,节日的“岱宗夫”更是别有一番精神。朦胧的月光下,游客遍山蠕动,不似人海,倒颇有人山的气势。面对这沸腾的迷人景色,寒宫中的嫦娥不禁触景伤情,竟把流云作为遮羞布掩住了玉面。在这灰蒙蒙的夜色中,尽管山路崎岖,我们还是兴致勃勃的摸索着,努力向上攀登。无意中上衣搭在了肩上,裤腿卷过了膝盖。此时把汗流浃背和汗流满面同时搬出再恰当不过了,如果没有精神力量的支撑,恐怕时刻都有停滞不前或退却的可能。
由于我们没有带水,当攀上中天门时,因出汗过多,嗓子已干的“冒烟”。我们好不容易用六个硬币挤了一杯凉水润了润即将生烟的喉,继续向最终目标——极顶攀登。
过了云步桥,昂首向上,好一座十八盘,恰似天公赐给人们登天的云梯,从南天门上挂下来。攀上这“云梯”,可真是一步一层天呀。此刻天已渐亮,但头上的云越积越厚,简直要压到头皮了,周围又渐渐暗下来,偶尔几颗雨珠砸在人们的脊背上,不禁增添几分寒意。
南天门终于让我们甩在了背后,我却茫然了,不禁脱口而出:“好大的雾啊”。从小在泰山跟前长大的再安同学却笑了,向我解释道:“这可不是雾,我们已置身云海了”。我拍了一下他的肩头,赞佩的说:“今天可真没白邀你这岱岳脚下的泰山通啊,不然我还真以为是雾呢”。
听说我们步入云端,简直有点欣喜若狂了,我兴奋地说:“小时候听老人们讲,只有神仙才出没于云端呢”。金奎同学风趣地说:“今天我们也要做神仙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评云论雾,竟把看日出的事忘在了泰山脚下,对这茫茫云海倒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虽然云遮日出,但周围的云还是亮起来,能见度也不过三米,置身云中细看云,浓密的水蒸气似濛濛细雨飘来荡去,此间,宋之问的“云海四茫茫”竟把杜甫的“一览众山小”淹没的毫无踪影,游客们恰似深海中的潜水健将,这巍巍泰山也变作海底世界了。偶尔,我的视线落在明亮同学头上,惊奇地叫道:“明亮,你头上怎么了”?他却不以为然地笑着说:“老同学,你还是看看自己吧”。这才发现我们已被这奇妙的云偷袭了,头发象刚从水盆里捞出来似的,顺着发梢只滴水,衣服也被打的湿渌渌的。此刻才感觉到这云海之中还颇有三分寒意,大家不禁添加了衣服,拉紧了风扣。
浓重的云雾并没有冲淡大家的游兴,虽不能远望,但尚可近观。一路浏览不尽名胜古迹,人文奇观,不时掏出笔记本摘录着前人留下的石刻名句,领略着其中的妙处。穿过碧霞寺,不觉泰山之巅著名的望海石已横在我们面前,它翘首东方,斜刺云天,那气势似乎要透过这茫茫云烟,眺望碧波万倾的滔滔东海,观察那团火的生命的诞生。再安同学幽婉地说:“今天攀上望海石,可不如下东海了”。一句话又勾起了我对观日出地向往之情,不由得看了一下表,已近上午七点,太阳理应挂在半空了,再看这丝毫没有退意的云,我不禁低叹道:“乘兴观日出,偏偏遇云烟”。明亮同学解劝道:“古语说得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吗,假如能观赏到日出壮景,又怎能领略这云海奇观呢”。我默默地点了点头,但还是对这灰蒙蒙,雾茫茫,挥之不去的云生出几分厌恶。
与雾为一奶同胞的云,尽管也是大自然的一种作态,但给人们的只有浑沌沉闷之忧,没有一丝明快希望之感。
我酷爱那一碧如洗地自然风物,更崇敬付之以灵魂,奉其以光彩地那团火--红日。
四围渐渐明朗起来。不知是山风地威逼,还是那团火地烘烤,方才那浓密地云溃兵似地四散而去,退向山林,退向山谷。
天空碧蓝,太阳公公红着脸,含着笑,似乎在向游人表达她的歉意。躲在山凹里的几片残云也被烤化了,化作一阵清风,给游人增添了几分清新,几分惬意。
我们同窗四友,携手矗立在泰山极顶,俯视着明丽地山色,不禁心旷神怡,真是好一派“齐鲁青未了”的壮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