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游记之一
寻找西湖下午是自我总结时间,在中纪委杭州培训中心学习的攀枝花同学,相约趁此机会去游西湖。午饭后,班长郑学全误导,说几位女同学先走了,我和同室的王学军从中心后门出去,匆匆赶到杭州西客站外的公交车站,见一
寻找西湖下午是自我总结时间,在中纪委杭州培训中心学习的攀枝花同学,相约趁此机会去游西湖。午饭后,班长郑学全误导,说几位女同学先走了,我和同室的王学军从中心后门出去,匆匆赶到杭州西客站外的公交车站,见一辆开往西湖的公交车,管他三七二十一,上了再说。我是第一次到杭州,对杭州一点儿不熟悉,好在问过小车桥站下车。
到达小车站是下午一点二十。下车后,联系那些同学,方知他们还没离开中心。等一会儿,见着小黄下车。迎上去问之,她也不知那些同学坐车去了哪里。小黄要去会同学,在此转车。送走小黄,我们继续与那些同学联系,方知道他们乘另一路车到达西湖了,并且距离我们所在的位置很远。
小车桥车站旁边,有一段古老的断垣残墙,先不知此为何墙,寻找答案,在一块低洼处立有一石碑,碑上写着“古钱塘门”。原来此处为杭州的古老城门之一。钱塘门旁边是步行街,说是步行街,几乎不见行人,令人难以置信。说是到了小车桥就到了西湖,我们在步行街上转了好一阵也不见西湖。疑虑,前行,约五十来米,锣鼓喧天。寻声望去,见一正面为六柱的框架建筑。从六柱正中的两柱之间看过去,见有人影晃动,并见一塑像。想毕那里距西湖不会很远了,稳步入内。一些中老年男女在那里跳舞,一些老年男人在那里悠闲自得地收听音乐,旁若无人,声音开得很大。塑像是手握钢枪的解放军战士。近看,原来是雷锋。脑海突然想起在2013年曾见过一篇关于杭州雷锋纪念馆何处去的文章。该文章报导了当时全国唯一的民办雷锋纪念馆杭州雷锋纪念馆场地将被拍卖的消息。消息说,杭州天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水泉,6年前做了一件让许多人感到意外的事,自己出钱租赁场所,与民间收藏家李克孝老人共同创办全国唯一一家由个人提供展品、民营企业出资筹建的雷锋纪念馆,并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年无休。马水泉为了这个纪念馆,已经自掏腰包超过1000万元。由于该纪念馆是租用别人房产开的,房主要收回拍卖,也是理所当然。但竞拍没有成功,遭流拍。我想这里就是雷锋纪念馆所在地吧,寻之,除了那座雷锋雕像,再无其他房舍。没有找着雷锋纪念馆,我倒是找着了西湖。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惜别白公
沿着西湖东北方向行五十余米,在一组塑像前,有不少年轻男女争相与那些雕塑合影,感到奇怪。时下的公园,莫明其妙的塑像、雕刻随处可见,有的与公园的主体风格相适应,有的却大相径庭。我相信,西湖是一古老的名胜,它的塑像应该充分体现公园的主题。我站过去,发现一石碑上刻着介绍石碑的文字,细观之,乃“惜别白公(送白居易群雕)‘合郡咸感德,离别情依依。’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在杭州任刺史期间,政绩有口皆碑,其妙笔点化的西湖山水,更添艺术魅力。长庆四年(公元824年)五月,白居易在奉诏离别杭州赴洛阳之际,杭州百姓夹道相送,惜别白公,这组群
雕以艺术手法再现了当时的感人情景。”看过这一段文字,再细观群雕,共有五尊人物形象和一匹马。白居易处于最突出的位置。白公身材高大,躬身施礼,抱拳秉手。目光中有关爱,有依恋,更有不舍。他的对面是一位老者。老人须髯飘飘,深深的作揖,深深的感戴,更有深深的挽留。老人右边是一男孩,捧着盛满琼浆玉液的酒壶。老人后边是一中年人,双手把酒举起,脸扭向右边,眼中分明含满了热泪。从三尊百姓铜像的沉重表情看,对白居易离别的挽惜与心痛。无论什么朝代,百姓更喜欢那些为民办实事的好官。在白居易铜像身后,他仆人手中牵着的马,前蹄高高抬起,正预嘶叫,一副催促主人上路的神态。
历史不会忘记,杭州的百姓不会忘记,西湖的的美景展现了白居易在杭州的政绩。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请求外放被任命为杭州刺史。是年,白居易在赶往杭州路上,恰遇杭州久旱未雨,西湖旁边大批农田龟裂,稻禾晒得象火烧过一样。百姓天天到衙门请求放西湖水救灾,官员不理,只顾自寻欢作乐。
一天,百姓涌到县衙,大喊:“青天大老爷,快放西湖水,救救农田吧!”“若再不放西湖水,百姓快活不下去啦!”县太爷匆匆赶到衙门口,怒气冲冲地说:“谁说放西湖水?把西湖水都放了,湖里的龙、湖里的鱼何处栖息?”百姓反问:“大老爷,是龙和鱼性命要紧,还是百姓的命要紧?”县太爷气呼呼地说:“把西湖水放了,湖里的荷藕菱茭还活得成么?”百姓再问:“大老爷,是荷藕菱茭为重,还是稻米为重?”太爷一时无语。
正在这时,人群中突然有人高声说道:“讲得对呀,讲得有理!”百姓回过头,见那人五十开外,五绺长须,头戴方巾,身穿青衫。太爷听了,更为生气,冲着那人质问:“你说什么?原来是你在煽动……”那人说:“我刚到。你们当官的就不能听听百姓呼声么?”
太爷见那人气度非凡,皱起眉头,想一想后问:“你是何人?”那人说:“我姓白,白居易便是我。”县太爷一听,慌忙从台阶上跑下来,打躬作揖,说:“原来是白大人驾到,下官有失远迎,得罪得罪!请,快请到里面歇息。”
原来,白居易新任杭州刺史,为了体察民情,微服经此。第二天,白居易上任,下令放西湖水救灾。百姓望着湖水流进农田,都说:“白居易一来,农家有救了。”
白居易上任不久,就问了附近农家。第二年,他又在杭州做了一件惠及百姓的大事,在钱塘门外,修了一条堤,造了一座石涵闸,把湖水蓄得满满的。他怕后来的地方官不了解堤坝跟农家的利害关系,亲自写了《钱塘湖闸记》,刻在石碑上,详细说明了堤坝的功用,以及蓄水、放水和保护堤坝的方法。
百姓们争相来看这块石碑。当看到上面写着一寸湖水能灌溉多少顷农田的水量时,大家都为白居易深知百姓痛苦和精密设计的水利工程而感动,纷纷要为白居易向朝廷请功。白居易咏诗道:“……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白居易在杭州做了三年刺史,对湖水管理严格。一次,白居易在湖上观赏风景,看到南岸一处湖面上,有人在挑土填湖,建造亭台楼阁。白居易当即令当差查明回禀。当得知是衙内二爷老丈人在造花园时,白居易把二爷老丈人传来,说:“西湖是大家的,你一个人怎能占用?罚你开葑田一百亩。”二爷老丈人深知刺史说一
版权声明:本文由迷失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