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近音乐,感受生活
音乐丰富着生活,生活充实着音乐。音乐伴随着我们成长,从降落与人世间那一刻呱呱的啼叫,这就形成了我们生命的第一次旋律,向所有关怀我们的人大声的宣示有一个新的个体的到来。音乐让我们学着体验多姿,音乐让天地
音乐丰富着生活,生活充实着音乐。音乐伴随着我们成长,从降落与人世间那一刻呱呱的啼叫,这就形成了我们生命的第一次旋律,向所有关怀我们的人大声的宣示有一个新的个体的到来。
音乐让我们学着体验多姿,音乐让天地之间有了更多的活力,音乐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扇窗户,是我们情感、宣泄释放的一种途径。
不同的时期衍生着不同的主旋律,不同的主旋律展现着不同的生活。
1、父母篇
我父母那一代是在革命歌曲中成长起来的,红太阳之类的旋律是他们所熟悉的,《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团结就是力量》、《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我的祖国》之类的革命歌曲天天在耳边播放,对毛主席和共产党充满了狂热的崇拜,其程度不亚于现代青少年对周杰伦的痴迷。听他们说,劳动的时候唱,走路的时候哼,集会时候也引吭高歌,那真是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歌曲唱熟了,里面的内容自然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唱者的态度和行为。吃苦耐劳、朴素厚道、耿介正直是那时代民众的真实写照。
在我父辈一代的内心深处,他们对现代的流行歌曲有一种天然的排斥感,老感觉现在的歌曲怪怪的,唱不像唱,说不像说,歌手扭头晃脑,矫揉造作,唱半天不知道表达的是什么,经常发表“一代不如一代的”感慨。
2、成长篇
我出生在一个交通偏僻的小山镇,青山绿水,小溪潺潺,翠竹偏地,林壑优美,能听见轻云流水、鸟鸣枝间、风吹落花这些自然的乐章。
当地是全县最冷清的地方,革命歌曲在我出生后后已不再轰轰烈烈。加之听歌的途径受经济及环境的限制,已没有多少机会听到新歌。那时,录音机是一种奢侈品,电视机更是别人家里的珍宝,对于清贫的教师之家,当然这两样电器都是无法配置的。学校唯一的一台黑白电视机放在校长屋子里,不是所有的人都够得上资格去看,况且自尊心极强父母也不允许我挤进去观看、听歌。无奈,我只有继续听那些鸟叫虫鸣,雨落枝头、敲打屋顶之类的音乐。
12岁那年,我独自一人到县城中学就读,接触到一些新鲜的东西后,尤其听到许多像《潇洒走一回》、《像雾像雨又像风》等流行歌曲后,家乡的音乐也就慢慢的飘远了。比如《水手》里营造的为梦想而努力的感觉大大的启发了我们,尽管有些内容在13、14的年龄里是无法完全理解的,但这样的旋律还是受着欢迎。这些歌曲表达的东西正是我们那个年龄所希望的、所梦想的,记忆里最深的是孙悦的《祝你平安》、毛宁的《涛声依旧》等,而四大天王的歌曲让男生喜欢的不得了。有几个同学特别崇拜郭富城,头发也理成三七偏,被我们班主任称作“汉奸头”,此事成为我们女生娱乐聊天的一个话题,着实流传了好一阵。
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发现歌曲里有的东西和生活并不是那么一致,有一段时间,不去听歌,不去唱歌,对所有流行的都持反对,朋友称我这为青春期叛逆。我沉醉于没有音乐的世界里,孤傲的认为这是自己的独特之处,没有哗众取宠。
3、成熟篇
参加工作后,所在的地方依旧很冷清,我除了教书育人,找同事聊天,打篮球外,我不喜欢玩八十分、挖坑等广受推崇的娱乐活动,其余的时光总得找点什么来打发,听歌也成了打发寂寞的一种方式。
批改完作业,躺在床上,打开复读机,放上那英的专集,《我不是你的天使》、《愿赌服输》等歌曲忧伤的情绪在房间飘荡,恰似我寂寥悠长的愁思。这段时间,听了许多人的歌,女歌手主要有、田震、孙燕姿、刘若英,男歌手主要有孙楠、王杰、齐秦等,我对现代的一些歌曲产生了新的认识,重新去理解体味这些由音符构成的世界。
一天心情特别烦躁,复读机里传来孙燕姿的《天黑黑》,刹那间,仿佛一道曙光从天而降,使我的纷乱的思绪慢慢沉静,慢慢恢复安详。这首歌曲的旋律轻柔、歌词单纯,营造的意境淡雅,足以驱除急躁,抚慰人的心灵。
版权声明:本文由迷失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