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严格说来,这一篇并不该放进这个系列,甚至不该动笔,可左思量右衡量,最后还是犹犹豫豫的落了笔。因为,这不是一首词,而是一首诗,一句无奈无言的控诉,一声数不尽的凄婉悲叹。因为,这个人并非以词誉于后世,却为
严格说来,这一篇并不该放进这个系列,甚至不该动笔,可左思量右衡量,最后还是犹犹豫豫的落了笔。
因为,这不是一首词,而是一首诗,一句无奈无言的控诉,一声数不尽的凄婉悲叹。
因为,这个人并非以词誉于后世,却为词所累——因为,他的父亲,正是大名鼎鼎的花间鼻祖,温庭筠。
这个人,就是温宪。
温宪的才情极高,能以一首诗而名留青史,自是不可小觑的。
温庭筠,温宪,这一对父子交相辉映于晚唐文坛,可与李商隐父子媲美。曾有人说,温庭筠有这样的一个儿子,也算不负其名,不枉此生了。
那么,对于温宪呢,他有这样一个父亲,又是怎样的遭遇?
无解,仿佛所有人都自动忽略了这个问题,仿佛所有人都未曾想过温宪的心境。
三字经上说人的一生要“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这四条,温庭筠只有一条,那就是扬名声,只是这名,不是好,而是恶名臭名。翻一翻旧唐书温庭筠传——“士行尘杂”“有才无行”“侧艳之词”等评语比比皆是。
匆匆一扫,轻易就能发现那个时代人们对温庭筠的不屑。而有这样一个父亲,温宪的处境就非常的微妙。
并不是说,史书中对温庭筠的评说就是公允之词,但,多少会发现,这个人虽极顶聪明,却极端自负,这种可以称之为盲目的自负,拖累了他一生,甚至祸及了他的儿子,温宪。
大概最近快要高考,神经一直紧绷着,虽然明知无关己事情,明知自己要挨到明年……但是,这道坎迟早要走过去——一卷定生死或许有点过,但在大部分人眼里,一卷定荣辱到是可以的。
所以,有时候我觉得孩子真的很可悲,也很可怜。从我有记忆开始,南京就不停的发生考生跳楼自杀的事件。还记得有那么一年,约是我小学时候,一个女孩在她心仪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抵达的时候从高楼上纵身跃下,结束了她当时不到16岁的生命。
有人说她是懦夫,但真的是吗?以我的眼光感受,说这种话的人就是那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一个孩子的压力绝不仅仅是一方面两方面。家长,学校,同学,老师……当这么多的压力一起压在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的肩膀上时,有谁会为他们考虑着想?更可怕的是,他们自己所施加给自己的压力。
若求一个杀手,只有一个词:善良。这是最大的一个杀手,也是最狠厉的一个,用一张善良的外衣掩盖了所有的阴暗心理。人不是傻子,学生更不是,在学习里,看多了好生与差生的待遇差别,看多了好学校与差学校中学生迥然不同的举止。看多了好学生差学生的父母的暗暗较量……这种种,尤其最后一种,他们无法承受。所以他们的死,纵然他们有过,老师有过,那么父母难道就不该负责任吗?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本无错,但是,当爱变成了攀比的时候,那还是爱吗?
并不是所有以“爱”的名义所做的事情,都是值得被原谅的。
至少在我眼里,是这样的。
一个生命的消亡被十三亿的生命淹没,没有人再会去想是否合理,是否应该,是否人性?然后持续不断的噩梦出现在每一个寂寞的夜。自己的脸,父母的脸,老师的脸,重重交叠,不生不灭。
代考,暗箱操作……当这些一条一条的为我所熟知时,我进了现在这个学校,然后明白了一句话:学习成绩再好不如老子好有用。
成长都是在破灭中闯出来的。童年的梦消失了,对当时倾心向往的学校,我只剩下的是世故和唾弃,和憎恶。
曾经我和一个同学有事要去教学处,但是我没去,因为只明白一件事情:我去说不如校长说有用,所以,不如不去,省的看人脸色受气。然而那个同学却绅士的先行一步,结果回来感叹了这么一句:这哪是教学处,分明是官府衙门!
就在这样的一个光怪陆离的状态中,我看到了这样一首诗:
十口沟隍待一身,半年千里绝音尘。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人
署名:温宪。
当时并不大在意这首诗,毕竟当时没有现在的心情,没有现在的遭遇,没有一切的时间空间供我延伸。于是,不久这首诗就被封锁了、
直到最近,闲闲的下午在家中翻看之前的旧书时,这首诗才重新在记忆的灰尘中觉醒。
再唤回我遥远记忆的同时,书上又告诉我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温宪曾于唐僖宗和唐昭宗年间赴京应试,但因为他的父亲温庭筠的文章多讽刺时政,而且又经常恃才傲物,讥诋朝士,所以朝廷对他抑而不录。于是,在他落榜之后,于崇庆寺的墙壁上题下了这首诗。
非常嘲讽的是,就在这首诗下面,还附带了今人的一行点评:从侧面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和社会危害。
看到这里,我已经无语问苍天了。
范进中举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我们对于这样的疯狂归咎于科举制度。就仿佛一个科举制度就可以掩盖一切罪行,那么如今,为什么我们对落榜学生的惨剧就不能多一丝丝的宽容和体谅,对我们自己多一丝丝的反省和苛责。
不要求太多,只要一丝丝就够了。
可是,没有,当教育局的官员在费尽心思以“减负”的名义,用学生家长的血泪和金钱为自己的官路开疆拓土的时候,有没有过一丝良心的发现?
是不是,永远指责别人容易,反省自己难呢?还是我们压根儿就不敢承认。高考和科举并无本质的差别,只不过新瓶装旧酒罢了。
甚者,是越走越深,有过之而无不及。
曾经,扼杀了生命的是万恶的科举制度,而如今,扼杀这些娇嫩的却是他们自己的稚气和善良。对比看来,哪个更欲盖弥彰,哪个更残酷,更残忍,更为人不齿?
鬓毛如雪心如死。哀莫大于心死。我无法想象,当那些孩子,从高楼上跳下时,是否犹豫过,还是早已生无可恋,无法承受这一切本不是他们该去承受的压力与痛苦。
又是栀子花开时。素白干净的花瓣,吐露的幽幽香气,在这个深静诡异的夜里,竟有着一种不可思议的魔力。仿佛一双眼睛,透着纯洁和悲悯。
QQ中传来好友A的信息:7号高考,你回来送考吗?
我歪着头,看着花,想了好久,缓缓的敲了两个字:不会……
过了几分钟,那里她的信息又传了过来:呵,我想也是。
都该结束的,休止符早已划下,我们也就定格在这里。不想日后,是喜是悲,就这么,坐看星辰月落,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