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世博行

七月世博行

货卖散文2025-02-17 07:54:41
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放松;终于可以在一个明媚的清晨整理自己简单的行囊;终于可以践行自己浅浅的行程,终于可以貌似在一种安慰中启程……一七月,是一个承载太多记忆的日子。想是七月高考后的期待与焦虑总在心头年
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放松;终于可以在一个明媚的清晨整理自己简单的行囊;终于可以践行自己浅浅的行程,终于可以貌似在一种安慰中启程……

七月,是一个承载太多记忆的日子。想是七月高考后的期待与焦虑总在心头年年泛起,虽远去,却无法远去烽火烟尘,于是,痛也在经年中成为一种轮回;七月,挥之不去的还有那一抹心中的别痕,没有泪,但却年年添却沟壑,新钩如月,夜凉如水,在心里的关山戎马倥锪;七月,总有太多的心情与过住让人审视自己的行程,在匹马江湖的夜晚还酹江月。
本以为,临行前已心无牵挂,了无心尘,可临出门的前半天却还在忙忙碌碌中处理尘世俗事,没有个终结。本念一袭轻衫出门,倒头来却破衫便裤随行,匆行中,还是将银行卡单单遗忘在最提醒自己注意的地方。本不是一个丢三拉四的人,却在最不该丢失的地方将重要的事件丢失,是心有所念,还是心无杂念,个中是非,竟不想自知。
等待朋友一起同行的日子缘来以久,只是素未谋面,辗转中车站相识,成为一种开始。旅行城市之间,仰望着卧铺上穹处,在“摇蓝中”谈吐着“说”与“不说”的故事。很多时侯总觉得是在一种很压抑的状态下生活,其实真到压抑处是一种两人相处时的解脱,总不想放开自己,只是自己总放不开,所以也就很少愿意去活在别人的目光里,但有时又不得不活在别人的目光中,好象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别人的目光中做完事后,才回到自己的空间进行相关的设置,所有日志只对输对密码的人开放。
朋友很喜欢笑。是那种心无所属、发自内心的笑。在她的笑容中一路穿行于城市的轨道,呼啸过所有的心事,在颠簸中安然入睡。

车行上海,有领导与同事相随,自不必处处由得我操心,倒安然事事不知,做个随行小破孩,乐得事事人安排,我只将心放逐于城市。奔波酒店之间,有同事心愤然,我独安然,于闲处看风景,于人处看行人,自不必在意被人看。
安顿后,酒席间,论日程,莫衷一是。饱慰胃肠,烦尘事,心安道,唯俯听耳。只念心无牵挂,做一次没有目的的目的行程,用心感悟自己想感悟的事,如此而已。所以不愿纷扰尘世,亦不愿趋同他人,更不想惊扰上海朋友的生活;所以,心安然,吃安然,遗憾的是饭菜不过而而。
对生活我是个撩草的人,饭食间只求一席饱暖,高可成,低可就,也喜欢在讲究处讲究,只是心不从不讲究处做作。此行处,格调俗不可从高雅,亦不必谈吐惊四座,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是一种随处安放的幸福,这种感觉真好。

守着孤零零的旅馆,突然有一种寂寞象虫子一样爬了出来。空调在窗帐处轻漾,突然想逃离这种孤单,于是,不管不顾,随手拿了一部手机就出房间随行世博园的同事搭乘世博35路专线前往8号入口处。在6号验票处,却最先感受到世博的宏伟与庞大。殊不说那中国馆的外形与世博轴的气势,单单那一眼望处黑压压的人群就让人感到世博会在中国举办独有的壮观与沉雄。
本想给朋友发个邀请短信,又怕耽误、扰乱了她的日程安排。况一行九人,又有幼童相随,心忧其看不尽心,玩不尽兴,故随行入园,且做从众者。

排队毕,几经安检,方入园。因放不下从武汉辛辛苦苦背来的一听蓝带啤酒,在最后一道安检处一鼓作气一饮而尽,入园后竟是酒隔冲天。随处饮料销售处,可乐4元,冰露5元,价格不是象外界传说的那么邪乎。只是有一种不知名的矿泉水确实是卖15元一瓶,但你大可弃而不买,想是来过的人想无形中显摆自已来过世博游玩的优越心理,所以故意夸大其消费成本,只说贵的,不说大众的,久而久之,这也好象成为很多人的心理,于是,世博游也好象成了一群貌似有钱人才来玩的地方。唉,中国人的事只有中国鬼才知道,老外是无论如何也搞不懂中国这古老文化的。

面具桩处照相毕,最先进入的是“中南美洲联合馆”,除开蓝白相间变化的线条在攀爬中联结几馆的造型外,其余设计乏善可陈。想是小民寡国财力浅溥,参展也份属不易,同时受中国大而全的思想主导,能来之易称庆,不可妄加指责。20分钟不到,逛完此馆,只买了一个小小的火山灰石纪念品。两幼童欢呼雀跃中每人买了一本世博会护照,欢天喜地地到处盖章,倒苦得我们在人群中一阵好找。两小孩叽叽喳喳地比谁章盖得多,看热闹比成绩竟成了他们的主题。哈哈。
为了避免烈日下的排队煎熬,我们队伍随之分散。刘导与其公子去美国馆排队入场,我与童老师夫妇还有两个小孩进了巴西馆。我是巴西球迷,但不是铁杆,巴西在此次世界杯上的早早出局,也无关我心事,只是心中看不到南美洲两强在世界杯决赛场上过招,心中实在有些遗憾。进此馆,一是可以排队不站队就可进入场馆的便利,二是很想体会一下火热赛场的原味桑巴舞。可进去后穿过长长的、头顶满是足球的过道外,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光电媒体,四周墙体播放着反映巴西不同领域的电视画面,中间有个个四方形的罩子,通过激光媒休播放产生了一种地上的假动画面,进去后,我一直以为我在随着那地上的物体在流动,后来,站在地面的边缘,我才发觉我没动,是画面在告诉我一种假象。环顾四周,尽皆如我般,不禁晒然而笑,出去后回头再看一眼此馆四周以木条随机排列的造型,没有留影就匆匆进了旁边的一个哥伦比亚馆。
看到了真正的咖啡豆,品尝到真正的尼日利亚咖啡,也看到了此国人民劳碌的剪影,但好象都没找到我想要的有关设计理念与思维的东西。随后又看了秘鲁馆、加勒比共同体联合馆,在设计上只能类同于一般的展示设计,殊无多少亮点。劳累中心颇多了一此失望与不满,不得不开始排队进美国馆。
好在临近傍晚,人流渐渐稀疏起来,排队没用10分钟就进了馆。进馆后首先是一个拥有台湾母亲与美国父亲的19岁女孩子的解说,然后就是看有关美国的一些简单介绍。片毕方开启另一道门进入第二个片场,灯光熄灭后,组合的一大二小的超大屏幕开始传播有关美国的一些理念与文化,先是科比登场,后是美国总统收尾,制作手法不算新颖,但理念、创新实在是站在一种高度,这种高度不仅是在文化上的,更在一种国民骨子里。
第三个片场的声光同声效果更是将一种文化从理念直接塞入观众怀抱。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随处可见的镜头,貌似无编辑的剪辑,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