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年中秋最多情
中秋节邻近,月饼把秋月一天天撑圆,大豆玉米的香味漫过论坛,我也就回想起那年参加中秋联文活动的事来。那时的秋雁南回论坛,集聚了全国各地一批高水平的文友,且青年人居多,大家意气风发,热情如火,再加经常搞些
中秋节邻近,月饼把秋月一天天撑圆,大豆玉米的香味漫过论坛,我也就回想起那年参加中秋联文活动的事来。那时的秋雁南回论坛,集聚了全国各地一批高水平的文友,且青年人居多,大家意气风发,热情如火,再加经常搞些网友们喜欢的活动,一来二去,把个坛子搞得热闹非凡。那次,版主们别出心裁,要搞个“中秋联文”,喻之为“化妆舞会”。其方式是:自愿报名,每对一男一女,妆作某对有关系的名人,报名者隐去常用网名,临时注册自己妆扮的人名。比如男扮唐明皇,女扮杨贵妃,或者,男扮杨雄,女扮卓文君。参加活动者以中秋为背景,互通书信,表达情愫,尤以突出爱情为妙,将这些内容不断地发在论坛指定的栏目。其他文朋诗友当观众,如果猜出装扮那一对的是谁谁,就可获得奖分。
我年长,本不想参加这类活动。无奈,扭不过版主的窜缀,于是联系“对偶”。联系了几位女士,皆言没兴趣。最后联系到品茶听雨,她也感觉好玩,我们在论坛较熟,年龄相近,又都是山东老乡,于是一拍即合。
我们先后参加了两轮活动,第一轮,我注册的名子是“中秋·赵明诚”,她注册的是“中秋·李清照”。
主帖由我发起,第一帖,自然象戏曲里的人物出场,先搞一段道白,介绍自己的情况:“在下赵明诚,宋朝人士,出身于官宦人家,喜欢些金石书画。我妻才情过人,词惊天下,明诚自愧弗如。妻啊,你说过,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我知道,你是在苦苦的念我啊!”发过帖,心下好笑:惴古人情怀,练自己笔力,自己没写过情书,假古人之名玩一把,挺过瘾的!
二楼自然就是品茶听雨的帖子了,她也是先自我介绍:“在下李清照,夫君远赴他地上任,满纸相思,只付素签寄”。接着,这相思的话就汩汩流出:“独饮寂寞这杯淡淡的酒”,“挥不去的是浓浓的愁绪今夜无雨却怎湿了记忆?”我们在帖外,只商讨故事发展的轮廓,哪一节谁写哪类的文字,并不通报各人的感觉。我想,品茶听雨写这帖子的时候,一定也会感觉好笑。
此后,我的帖子居三楼、五楼,都是奇数。她的帖了居四楼、六楼,都是偶数。二人交替发帖,把“剧情”一步步推向高潮。
化妆联文,看似好玩,其实需要考虑许多内容,比如,要充分想到所扮之人的身份、修养,要模仿他们的书信格式和语言特点。最为难办的,是续文不能拖,有时间没时间都要在较短时间内发上来,这样,才不使大家扫帚兴。如此,为了完成任务,常常没话找话写了。我写得比较多的一封信是这样的:
“易安吾妻:尺幅蛟蛸,洒满离别之泪;满纸诗词,全是思念之情。吾妻之语,写尽千里之思;明诚之话,言时喉已哽噎。与卿相聚之日,两相欢悦,同宴饮,共郊游,对桌赏金石,牵手赏书画,琴瑟和谐,夫妻忘情,才子佳人之思,阳春白雪之调,令人陶醉。叹月有圆缺,人有离合。惜聚如短尺,离若长河。夫上任赴远,妻居家苦念。感黄昏细雨,念武陵人远;见海棠依旧,思秋雁南回。夫深知国事任重,不敢擅自回返;然无一日、无一时不深念吾妻。一日三秋之感慨,每每出于口中;千呼万唤之词句,屡屡书于诗行。卿不见滚滚长江水,尽是夫载不动之苦。卿不见飘飞满城絮,总为我挥不去之愁。而今秋风萧瑟,秋气转凉,对月望远,令人伤情。虽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九龄之诗语,道出我辈之情态。叹月光“不堪盈手赠”,只能够“还归梦佳期”。惜我之身外,无卿之玉枕纱橱;卿之身边,无我之瑞脑金兽。看银汉如烟,叹牛女之万里相望;拭清露在臂,嘘夜气生寒。夫之孤苦,夫之无之奈,妻当可知。妻之哀怨,妻之叹息,唯夫能察。夫有梦,梦中与吾妻相聚,共剪西窗之烛;执手相看泪眼,共话巴山夜雨。夫有梦,梦中与吾妻重逢,乘舟再游溪亭,复惊一滩鸥鹭。夫有梦,梦中与吾妻,把酒话别情,不醉不罢休。夫有梦,梦中与吾妻,鸣琴同吟唱,起舞共尽欢。知卿,渡头迎行舟,过尽千帆皆不是。知卿,深夜听寒帖,千言万语无处诉。夫孤身对青灯,想见离人影,默默为吾妻祝福。故园漫漫,泪湿衫袖,妻,请记,当夜空有流星划过,那就是我的魂魄返乡探妻。当秋风掀起你的帘旌,那就是我的心灵进入了你的罗帏。深信,有散终有聚,待为夫办理完公事,定会及时返乡探亲。请为我备好洗尘的酒,请为我备好共用的衾,请为我摆好爱读的书,请为我做好爱吃的羹。妻,我之爱妻,我们期待着重逢的那一刻!话长纸短,先书至此。未尽之事,下次再叙。”
后来这段文字,在网上传播较多,有不知情者,误以为是宋代赵明诚先生传下来的原信。不知哪里的朋友,为此文的真假争得面红耳赤。我有一日搜到他们的争论帖,也在暗喜。心想,我可无意造假,只是参加活动,开心而已。
当然啦,这边发着帖那边就有人猜,他们力图从字缝里看出作者的风格,然后猜测那作者定是谁谁谁。
这不,就有清舞小妖女士跟帖说道:“呜哇!终于看出来谁谁是谁了..咳!好辛苦!真的好玩哦。”哈,小妖未讲明猜的是谁,猜得对不对也就无从考究了。
后来,我和品茶听雨另起炉灶,又参加过一次联文活动,也是中秋联文的一部分,记得那次,我注册的名子是“中秋·贾宝玉”,她注册的名子是“中秋·林黛玉”。祥情,就不在这里叙述了。
联文,算是成年人的过家家吧,虽是演戏,倒挺有味。那时,我们处于网龄青春期,所以,才有那风风火火的热情。如今算网龄也有些老了,但,回忆那段岁月,依然能兴奋一阵子。
版权声明:本文由迷失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