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年代

难忘的年代

逐弃小说2025-03-27 02:37:39
[一]“电报”,邮递员顺手从自行车上取下一封电报,交给王茂金。他拆电报的手开始颤抖,想不到,昨晚的梦竟然那么灵验。昨晚,他梦见回到省城母亲的屋里,粉白色的天花板上,一盏半死不活的电灯正在摇晃,母亲重病
[一]
“电报”,邮递员顺手从自行车上取下一封电报,交给王茂金。他拆电报的手开始颤抖,想不到,昨晚的梦竟然那么灵验。昨晚,他梦见回到省城母亲的屋里,粉白色的天花板上,一盏半死不活的电灯正在摇晃,母亲重病卧床上,痛苦中呻吟。他到家的时候,母亲似乎正喃喃自语:“儿啊,怎么还不赶快回来?早回来,还可见我最后一面,不然,就见不着妈妈了。”今天,突然从家里来了电报,他又怎能不感觉吃惊。他颤抖着打开电报,几个黑字使他差点晕过去。“母亲病危,速回。”电报是他妹妹发来的。他的眼泪洒在电报纸上,嘴里不自觉地叫出声。“妈妈,妈妈。”
他拿着电报,向校长室走去,他要急速请假回省城。突然,他停止了。他是高三年级班主任,又是主科语文老师。学生就要参加高考,这种情况下,他能走吗?在这关键时刻,他不能丢下学生不管。从教书以来,他从小学教到高中,从原来的中学文化,到现在的大专文化,花了不少心血,经历了无数艰难历程,这些年来,他总算教出了水平。他所教班的学生,连续五年在全县统考中,平均分获得第一,在全地区,所教学生升学率最高。他现在是中学高级教师,是全国劳动模范,去年又被评为特级教师。他的声誉越来越高,他不能辜负这些声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他辛勤劳动血汗的结晶。不说别的,这些年来,他就一直在为学生补课,没有很好耍过一个假期,更没有抽时间去看望母亲。这回,他应当回去,可是四十八个学生,九十六双眼睛盯着他,在这高考时间,怎能说走就走?他是班主任,考试时,虽然不能帮学生什么,不过,似乎他在场,学生就有无限信心和力量。好在只有三天时间,他不相信,母亲等不过最后三天。无论如何,都得等学生考完再走。
三天时间很快过去,第四天,他很早就同妻子带着小儿子赶车奔向省城。一点左右,他们到省城。城市虽然有翻天覆地变化,但是,他毕竟是土生土长的,对此还是很熟悉,他们很快回到家下。刚一进门,就听到哭声,似乎是妹妹的声音,他不觉得打了一个寒颤。一进厅堂,就看见母亲的灵堂,他毕竟来迟了。他哇的一声哭起来。“妈妈,你儿子来迟了,你不孝的儿子来迟了。”他哭,妻子和儿子也跟着哭。这时,他才后悔,为什么不在当天急时赶回来。他们夫妻尽情地哭着,没有人劝慰他们,直到声音嘶哑,妹妹才出来劝他们。他们在母亲遗像前默默致哀,泪珠仍然一滴一滴地往下掉。妹妹将他领到母亲住过的房间,见到母亲的屋子,他又想哭。妹妹又劝他说:“哥,母亲不死已经死了,不必再哭,妈是不会怪你的。”“我对不起妈妈,对不起妈妈,我是不孝的儿子。”“哥,妈妈并不怨你,虽然她在模糊时,总叫着你的名字,因为你是她唯一儿子。但是,她清醒时总说你是孝顺的孩子,这些年都是你带钱回来养着她。你不能急时回来,总是学校有事情,实在走不了吧。妈妈十分开朗啊。”“别说了,都是我的错,我应该三天前就回来的。”
他见母亲的最后一次是在三年前,他当时回省城参加高考改卷。他除了给母亲买过一件羊皮皮袄,没为母亲做什么,他只在家里住了三天。当时,母亲告诉他,要多为学生着想,她的身体很好,不要为她担心。他想不到,那次与母亲的见面竟然是最后一面。他认为现在生活很好,母亲不说再活个二、三十年,活个七年、八年,是没问题的,怎么会一下说死就死呢?这是他万万没想到的。妹妹进屋时,他问妹妹。“母亲得的什么病,怎么一下就病到如此严重?”妹妹告诉他,母亲逝世前,身体一直很好,吃得睡得。突然得感冒,妹妹送她去了医院,医院护士连续给他输两瓶青霉素,病反而加重了。听妹妹说完,他高声大叫:“庸医害人,庸医害人。”他对此十分气愤。可是,他没什么凭据,说人家是医疗事故,能找谁算账,能找谁去说?
他父亲死得早,母亲三十多岁就守寡,带着他和妹妹过日子。父亲死时,他八岁,妹妹四岁。母亲只在街道工厂挣点钱,养活他们兄妹。当时生活十分困难,母亲总在下班后,还要另外帮人缝洗衣服。母亲总是每天五点起床,十二点才睡觉。虽然家庭无限困难,她仍然让他们兄妹上学。尤其是王茂金,母亲从没耽误过他一天功课。家里要一两个月才吃一次肉,母亲总是先让他们兄妹吃,自己才吃一点点。这一切,他不能不为母亲难过。记得三年困难时,粮食不够吃,母亲总把粮食节约来给他们吃,母亲就一天天瘦下去。他实在不忍心,就在星期天去捡破烂卖,以便补贴家用。母亲知道,反而责怪他,不该这样做。一个星期天,母亲上班了,妹妹饿得直哭。他从一个墙洞钻到隔壁一个工厂,去到人家的厨房,拿了几个馒头回来给妹妹吃。妹妹吃饱,就不再哭。他正感到高兴,母亲回来了。母亲发现他们在吃馒头,就问他是从哪里来的,他只好老老实实地告诉母亲。母亲是第一次打他,并要他跪在地下反省,要他认识错误。母亲讲了一个有关强盗的故事,并说她宁愿让儿子现在恨她,不想让儿子将来咬下自己的鼻子,更不要让万千人咒骂。那故事说,过去一个强盗,在幼小时偷别人东西时,母亲从不教育他。直到儿子的案件越作越大,后来判死刑,母亲才到刑场去哭儿子。可是儿子咬下他鼻子说,她为什么在当初不很好教育他。虽然王茂金再三说,是因为妹妹饥饿,啼哭不止,才去拿别人馒头的,但是母亲仍然没原谅他,直到他认了错误后母亲才宽恕他。正因为如此,王茂金在任何艰苦情况下,都没作过违背良心的事。
王茂金十七岁初中毕业,正逢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年代。按理,他是一个独生子,他完全可以留在母亲身边。但是,母亲是居民段的积极份子,她不仅没有留下儿子,反而鼓励儿子积极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要儿子主动报了名。临走时,母亲为儿子准备了换洗衣服,要儿子一定很好学习,很好锻炼,很好听领导的话,锻炼好后再回来。谁知,他一去二十五年,就再也回不来。该回城的知青都返城了,只有他仍然在农村安家落户。走的前一天,虽然母亲曾经抱着他哭,但她仍然鼓励儿子到农村去做出成绩。他在农村,开始生活很不习惯,母亲就将自己节约的粮票给他寄去。他一直记着母亲的教导,无论任何艰苦环境,都熬过来。他们知青中,有人在生活困难时,就去偷鸡摸狗。有人闹情绪,就纠集一伙人打群架,有的不出工,他没有这些行为,从来没缺过一天工。山里人很欣赏他,写个信,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