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英雄

巾帼英雄

不熟小说2025-04-13 16:17:36
(一)妇女队长春天来了,大地万物开始复苏。湖水解冻,渐渐泛出绿色。小草从湿润的泥土里偷偷钻出来,“休眠”的昆虫翻身蠕动,“猫冬”的人们也一个个走出草屋,舒展舒展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开始生产劳动,到处是
(一)妇女队长
春天来了,大地万物开始复苏。湖水解冻,渐渐泛出绿色。小草从湿润的泥土里偷偷钻出来,“休眠”的昆虫翻身蠕动,“猫冬”的人们也一个个走出草屋,舒展舒展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开始生产劳动,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翻身后的农民,在这明媚的春光里忙碌起来。有的收拾犁耙,有的平整土地,有的积肥倒粪。他们要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用汗水换取一个好收成。
秀美今天起了个大早,走了10多里的路,从供销社领来5斤棉絮。太阳刚刚出来,她背着棉絮,迎着朝阳快步往家走。春风吹拂着她的面颊,凉丝丝的令她心旷神怡。她一边走,一边盘算着,领2斤棉絮交1斤线,赶赶紧再熬点夜,1天能纺半斤线,一个月最少也能纺10斤线,10斤线能挣6元钱,买60斤小米,足够1个人吃1月的,她心里想着笑了,自言自语地说:“有些人还不愿干呢?我做出样子,她们见到钱,不由她们不干”。
原来,春节过后,群众生活有困难,党支部号召农民生产自救。男人打鱼挖藕,妇女纺线织布。从供销社领2斤棉絮交1斤线,不少妇女怕供销社说话不兑现,犹犹豫豫。秀美决心先做出样子让她们看看。
秀美7岁时她娘就教她纺线,她娘说:“一个女人不会纺线怎么过日子?”她刚刚学会纺线,就逃难来到大田村,兵荒马乱的那有闲功夫纺线?后来跟了肖大妈,也是断断续续地纺线、织布,只是为了自己穿衣。有时候给邻居织布收点手工钱。想不到这份手艺现在派上了用场。秀美想着想着,不觉回到家中。
秀美把多年不用的纺车调整好,将棉絮搓成3寸多长的棉条,就开始纺线了。
秀美是个纺线能手。双腿盘坐在纺车前,棉条放在腿边,只听纺车吱吱嗡嗡响,眼见着锭子飞快转,棉条慢慢向后抽,细线快速缠在锭子上,不知不觉一个大棉穗纺成了。秀美一天轻轻松松地纺了半斤线,纺了不到1个月,从供销社领回花花绿绿的10元钱,村里的姐妹们谁见了谁眼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用号召,也不用动员,就有10户人家的闺女和媳妇,跟着秀美纺线。一传十,十传百,全村妇女很快行动起来,形成了纺线的热潮。
各家各户纺线,自己领棉絮、送线,不仅误工费时,也给供销社添了麻烦。后来秀美给纺线的人家分工,有人专管领棉絮、送线,专人管理往来账目,月底结算,使纺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一个春天下来,每户人家收入2、30元,有的多达50元,谁不唸叨人家秀美的好处。
第二年开春,秀美和大家商量,这样分散经营,不如产销一条龙效益高。
施秀美联络10户人家组成了植棉互助小组,她当组长。她们种了5亩棉花,全部采用新技术,用新式双铧犁深耕细作,浸种点种,地膜保墒,适时浇水施肥。在棉苗生长期间加施氮肥,棉桃长绒时追加磷肥。在棉花生棉蛉虫、挂桃时喷洒相应的农药,以消灭害虫,防止棉花落桃。加上棉田专人负责,精心管理,每亩棉花比一般农户多收籽棉50多斤,大田村的人都夸秀美领导得好。秋后,大家纷纷要求参加施秀美的植棉小组,小组扩大到50户。施秀美将组内人员分成植棉组、纺线组、织布组、采购销售组。大家分工合作,密切配合,红红火火地干起来,年终结算,每户都有1、200元的增收。
新年到了,大家高高兴兴地磨面,买鱼、买肉,置办年货。50户人家过了一个祥和、欢快的春节。

1955年大田村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二年提前转成高级社。到1958年,全乡的高级社联合起来成立了人民公社。大田村变成了生产大队,施秀美担任大队妇女队长。这期间仍有不少小伙子追求施秀美,也有亲朋好友为她拉线搭桥,但都被她婉言谢绝。她把精力一心用在工作上,再也不考虑个人的婚姻之事。她说:“有田杰一人在我心中足够了,我装不下其他人。”
大自然在徐淮地区北端制造了一串珍珠——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却在大田村北面留下一个黄土坡,高坡下面沟豁纵横、杂草丛生,长期无人管理。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大田村党支部决定将土坡下的沟沟坎坎填平,改造成良田,这一决定很快得到公社党委的支持,马上付诸了行动。
平坡造田开工典礼在村北的高坡前举行。公社党委书记高诚坐阵指挥,兄弟大队代表前来祝贺。工地现场红旗飘扬,锣鼓喧天,人声鼎沸。高音喇叭里播送着《我的祖国》、《南泥湾》等优美动听的歌曲,千头的鞭炮此起彼伏,噼噼、啪啪地燃放起来。大会由生产队长徐明主持,党支书记周浩讲了话。最后由高诚向平坡造田突击队授旗。
施秀美接过“三八妇女突击队”这面红旗,斗志昂扬地走下讲台,她带领20名年轻姑娘,卷入平坡造田的人流。
别看秀美是个女同志,可是干起活来像个棒小伙。她一会儿剜土,一会儿推车,挑起100多斤的担子,在高低不平的工地上飞跑。她的肩压肿了,脚起了血泡也不肯休息。她吃住在工地,一边带领妇女突击队劳动,一边要组织宣传队,播放戏剧、歌曲,表扬好人好事,鼓舞士气,她俨然成了工地上最忙的人。
大田村的社员没日没夜地苦干了一个冬天,总共平整出150亩土地。为了便于灌溉和管理,他们把土地修成15个畦,畦间挖了沟渠,还打了两眼机井。开春后在这片土地上全部种植了豆类作物和填青草。待这些禾苗葱绿开花之时,再深翻地下,作为基肥,此谓“压青”,这是改良土壤、增加土地肥力的有效措施。党支部和生产队研究,今年全部种上小麦。

新开垦的土地由于压了青,又上了大量基肥,上冻前给小麦灌足了越冬水,所以苗齐叶壮。开春后社员们又追了一次化肥,灌上返青水,绿油油的小麦茁壮生长。社员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立夏过后,小麦开始扬花灌浆,沉甸甸的麦穗把麦杆压弯了腰。阵阵清风吹过,整个麦田像碧绿的湖水,波浪翻滚,田野上飘散着麦花的清香,浸人心扉。
小麦开镰前夕,大田村生产队组织了护麦队,施秀美担任护麦队队长。自从护麦队成立以来,施秀美几乎白天黑夜长在麦地里。白天吃过饭,立即到麦田里转来转去。晚上手持手电筒,来回在麦田巡逻。由于施秀美看得严,谁也不敢动生产队里的一棵麦子。
一天中午,施秀美吃过午饭,把碗一丢,没有洗碗又匆匆赶到麦田。她望望天,蓝蓝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