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昨天是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早在此前几天,就计划写一点东西来纪念这个举国伤痛的日子。可昨天实在太忙,抽不出半点时间。所以今天一早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写点东西出来。昨天在电视上完整地看了胡总书
昨天是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早在此前几天,就计划写一点东西来纪念这个举国伤痛的日子。可昨天实在太忙,抽不出半点时间。所以今天一早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写点东西出来。
昨天在电视上完整地看了胡总书记出席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一周年纪念仪式。在断壁残垣前,仪式举行得庄重、严肃,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生命的敬重,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灾难的纪念。是啊,我们太需要记住这次灾难了,这次付出了无数同胞鲜血和生命的伤痛,如我们经常反复告诫地永远不要忘记人类灾难深重的历史一样。记住昨天的伤痛才能更好地面对今天和未来,无论是对一个人,还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四川汶川大地震,是伟大人本精神的回归。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生命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从来都是人本精神的倡导者,千百年来中华儿女不懈奋斗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尊重人、满足人和发展人。虽然我们在过去的发展中,在某一个历史时间,也曾出现过过于强调国家和集体利益,过于强调积累和增长,忽视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但这只是我们发展中走过的一段弯路,并不意味着人本精神的丧失。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所展现出来的亿万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无可辩驳地证实了中华民族人本精神的回归。
四川汶川大地震,是科学救灾的成功实践。5·12大地震发生后,当天下午,中央电视台就在第一时间公布了四川汶川大地震的信息,在随后的救灾过程中实时客观地向全世界人民公开伤亡和救灾的具体情况。温总理冒着余震的危险,第一时间赶到灾区,将抗震救灾指挥部设到第一线,并反复强调,“关键是人”。这句话是整个抗震救灾最重要的思想,并在之后的所有救援行动中充分实践。各级及时启动救灾应急预案,进行了全国总动员,并根据灾情的需要,整体救灾方案被反复充实和修订完善,救援行动愈加科学有效。恢复交通通讯、科学救援、临时医疗设施搭建、卫生防疫、安全保卫、志愿服务等救灾行动同步展开并有条不紊地进行。这一切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在灾难面前从容不迫、紧张有序、科学应对的救灾观念,得到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
四川汶川大地震,也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再现。在如此巨大的人类灾难面前,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调集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立体救灾,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发展的巨大成就。客观地讲,如果没有巨大的财富积累,救灾组织纵然是多么科学,也难以实现救灾目的。在交通、通讯设施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的情况下,我们实施了空中救援,保证了灾区人民食物、医疗等基本生活需要。在医疗救助中,我们调动了全国的医疗资源,使受伤的灾民得到了及时和最好的治疗。灾区的学生也很快被安排到全国各地复课。我们迅速实施了对口支援,并调集全国力量进行救灾物资和板房的生产,灾民迅速得到妥善的安置。等等一切,充分展示了我们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
面对灾难,我们充分表现了一个伟大民族的伟大情感,全国人民上到高官富贾,下到下岗工人、农民工甚至是街头乞丐,把全部的感情和满载情感的救灾物资、钱物纷纷寄往灾区,数以百万计的志愿者日夜兼程赶赴灾区,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人性赞歌。这使全国人民在承受巨大的伤痛之余深感慰藉,也是我们今天或者若干年后回忆这场灾难时聊以自慰的地方。这场大地震已经过去一周年了,我们在内心慢慢平静之后,还需要对这场灾难进行冷静的反思。我们不仅要从这次大地震中总结应对特大自然灾害的经验,还要对其中的教训做客观的分析,这是我们在以后的灾难应对中避免同样错误的需要。
首先,我们并没有充分汲取历史上历次地震灾害的教训。远的不说,仅以1976年唐山大地震来说。新唐山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达到了8度,重建后的唐山号称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这一点唐山做的非常好,可谓充分汲取了教训,但我们不能举一反三吗?与唐山一样处在地震带上的地区难道在建筑要求上不应该有同样的更高的抗震设防标准吗?汶川等地处在地震带上,这恐怕不是近两年才知道的事情,难道不应该未雨绸缪,配套建设一些防灾救灾的基础设施吗?如果说在改革开放前,我们没有能力做到这些,但我们在积累了巨大财富的今天,不应该把我们的家园规划建设得更安全一些吗?其次,建筑质量的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通病,但我们的建筑质量是不是做得更差?不仅是灾区,全国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若干年后,在我国位于地震带上的其它地区,还要重复今天的痛苦吗?我们可是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生命代价的教训啊!如果不能充分汲取,与犯罪无异。第三,我们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还有很大差距。我们专业的救援力量非常有限,专业的救援装备和物资非常匮乏,直接导致了我们的救援效率非常低下,客观地讲,有许多被掩埋在废墟里的生命在漫长的等待中逝去。第四,防灾减灾教育缺乏。灾难来临时,灾区基层干部和群众普遍缺乏避难和自救互救的常识,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恐慌、混乱和损失,基层救援开展乏力。等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做一个深入、客观的分析和反思,只有充分汲取教训,才能对得起逝去的生命,才能更好地保护生者和我们的子孙后代。
对这次灾难进行客观的反思,不是否定我们的成绩,更不是对我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存有丝毫的微词,它反映了一个科学求实的态度,一个健康成熟的心态。其实,一个伟大的民族只所以伟大,不仅在于她能够创造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还在于她能够勇于正视自己的失误、教训,甚至错误。只有这样,她才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完善自己、强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