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清朝的第四个皇帝乾隆,算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圣明天子”了。在位期间,也曾经无数次的进行过打击贪官的行动,但是收效不大,相反,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和珅,就在乾隆的眼皮子底下,越贪越猛,积累了数量惊人
清朝的第四个皇帝乾隆,算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圣明天子”了。在位期间,也曾经无数次的进行过打击贪官的行动,但是收效不大,相反,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和珅,就在乾隆的眼皮子底下,越贪越猛,积累了数量惊人的财产。最搞笑的是,君臣二人还经常凑在一起,商量怎么打贪官来着。
乾隆的父亲雍正也打贪官,还说过:“除弊莫大于去贪官污吏,贪污尽去,则天下自享其利矣。”他对父皇的观点也是很赞同的。所以他多次对全国的臣民表示:“朕之严于待墨吏,乃所以安民也,”“此等劣员多留一日,则民多受一日之残,国多受一日之蠹。”
乾隆当政的60年,也确实是整个清代惩治贪官污吏最严厉的一段时期。可是贪官却越打越多,贪腐的数额也越来越大。这跟当下中国官场的贪腐情况,何其相似乃尔!
清朝的律例规定:贪污白银千两,即可判斩首。
但实际上,真判斩首的贪官没有几个。因为还有一条是“完赃减等条例”,就是说,只要在规定的期限内,交出贪污受贿所得,就可以减刑了。如此一来,贪官们胆子是越来越大,贪官打倒一批,又冒出来更大的一批,就如雨后春笋般,搞得乾隆皇上头都大了。
乾隆思前想后,认为就是那条“完赃减等条例”才使得贪官们有恃无恐,越贪越厉害。于是就下令废除了这样的法律条文,代之以“完赃不准减等”的新例。也就是说,如果贪污了,在查办时,就算交出了赃款赃物赃财,也同样要受到严惩。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乾隆毫不留情地惩办斩杀了很多省部级的军政贪官,全国官场的贪贿之风才被暂时刹住了。
那些被惩办的高官,在查办没收财产时,很多都是数额巨大,动辄数十百万两白银。
乾隆年间,被查处的总督、巡抚级(省级)高官贪贿案就有30多起,其中,被“明正典刑”(按律处决)及勒令自杀的就有20余名。平均一两年就有一名省部级贪官被处决,这是历朝历代都罕见的。乾隆的惩办贪官手段是很干脆利落的,一旦查实,就立即逮捕,绝不会留给贪官们什么“双规”之类的时间去转移财产,而且立马就进行彻底的抄家,把所有值钱的东西统统都没收充公,家属什么也得不到。当时如果有什么“卷款外逃”、“举家移民”的贪官,相信乾隆也会想出招来对付的。让他们逃不了,统统砍头。
最出名的一次惩办贪官的行动发生在乾隆46年(1779年),查办了以甘肃藩司(注:藩司,清代官名,又称“承宣布政使司”,是巡抚之下的省级官员,主管民政、财政、建设等事务,相当于现在的常务副省长)王望为首的甘肃贪污窝案,惩办了从省到州、县级的贪官共计200多人,其中有60人以“侵盗钱粮”罪被砍掉了脑袋。其中一次在京师菜市口,就有20名贪官被当众斩杀,京城的很多百姓见证了这次的处决,无不拍手叫好,真是大快人心啊!
乾隆反贪不可谓不严,但过了一段时间,大批量的贪官就又冒出来了。怎么办呢?依然按照老规矩,杀杀杀!可是这贪官们就是不怕死啊,杀了一批,收敛一段时间,又会冒出更大的一批来。于是,砍脑袋就跟割韭菜一样了,割了又长,长了又割,而且越长越旺,越割越旺。甚至于,长的速度比割的速度快多了。
这样的情况,搞得英明神武如乾隆万岁爷,也没招了。
所以,在甘肃贪污窝案后不久,又被揭发出来的山东巡抚国泰贪污案,乾隆竟然把派去查处此案的钦差大臣从半道上拦回来了。虽然贪官国泰最后还是被惩办了,但这次反贪的打击力度就比甘肃那次力度小多了。甚至于乾隆都不敢再像上次那样进行“挖出萝卜带出泥”,从上到下的“严打”了,只是惩办了贪污窝案的首要分子。
那么,贪官怎么会越杀越多呢?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一、政治腐败;二、专制体制;三、军政长官权力太大太集中;四、立法、司法制度缺陷;五、官场风气败坏;六、社会风气奢靡颓废,世风日下;七、贪污受贿已成风气;八、官员丧失了起码的为官、为人道德底线。
当时有一种说法:“州县之畏督抚,过于畏皇法。”就是说,州县级官员对省级官员的畏惧,超过了对皇帝及国家律法的畏惧。山高皇帝远,皇上坐金銮。国家及官吏的最高统治者---皇帝,是不可能明察秋毫的,还是赶紧巴结好上司才能坐稳官位。
其实乾隆身边就有一个大贪官和珅,此人拍马屁的功夫堪称一流,简直可称为“拍神”了!
和珅(1750—1799年,即乾隆15年——嘉庆4年),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曾兼任多职,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兼管吏部、户部、刑部、理藩院、户部三库,还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等要职,为皇上宠信之极,官阶之高,管事之广,兼职之多,权势之大,清朝罕有。他还是皇上的亲家翁,其子丰绅殷德被指定为皇上最宠爱的十公主之额驸。后被嘉庆皇帝赐死。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乾隆无论怎么反贪,都反不到天天在自己眼前晃悠来晃悠去的和珅这个大贪官头上来。
相反,和珅还贼喊捉贼的给皇上就“反贪”一事出了个主意,他对皇上说:皇上啊,依奴才看来,这贪官是杀不完了,越杀越多。杀得太多,还会给皇上您带来“嗜杀”的恶名。我倒是有个主意,既打贪官,又不杀人,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乾隆正为贪官太多,实在杀不过来而头痛,听到有这样的“好主意”,就急忙说:和爱卿快快说来听听。
和珅说:奴才在家里不吃不喝的想了三天三夜呀,才想出来这个主意的的。是这样,那些贪官们不是很有钱吗?那就在还没有正式查办他们之前,敲打敲打,让他们向皇上交出一部分钱来,称为“议罪银”,官大的多交,官小的少交,事大的多交,事小的少交。这样,既对贪贿之风有所打击,又避免了杀人,不是可以两全其美吗?
乾隆听完后,沉吟半响后说:爱卿此法可行,你拟一个章程出来吧。
就这样,和珅鼓捣的“议罪银”制度就这样出笼了。
这是乾隆50年(1785年)的事。
这项制度的执行,以各省的总督及巡抚为主要对象。
“议罪”的原因既可以是贪贿行为,也可以是其它过失,既可以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