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遇作者

巧遇作者

邯郸行散文2025-02-01 10:51:10
扬州美术馆里,正在举行两台画展。一台是功成名就的扬州画家沈威峰,一个是江都区高级教师薛峰。都是扬州人不是巧合,名字里都有一个“峰”,便都有了高山仰止的敬畏,是难得的巧合了。二楼的两个展厅,是沈威峰的作
扬州美术馆里,正在举行两台画展。一台是功成名就的扬州画家沈威峰,一个是江都区高级教师薛峰。都是扬州人不是巧合,名字里都有一个“峰”,便都有了高山仰止的敬畏,是难得的巧合了。
二楼的两个展厅,是沈威峰的作品展。作者目前是南京书画院花鸟画研究所所长。他的作品,尺幅很大,浓墨重彩的中国画传统画法,赋予了作品重重的色彩。看他的画作,一样可以看出传统中国画的影响,看到其中的传承与发展。介绍上说,作者二十年前离开扬州到苏州寻求艺术的突破,在此之前是扬州的农民画家。我是孤陋寡闻的,没有看过他作为农民画家的作品。这一次的画展,作者的目的是将二十年的研究与思索以及艺术上的成就呈现给家乡人民。有一点点衣锦还乡的味道。
沈威峰的最大尺幅的作品,从高高的楼上悬挂下来,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让观众一见倾心。整个画展看下来,作者对于传统国画的取材喜好,非常明显。花卉鸟儿、时令水果、修竹红梅等,是笔下的主角。珠圆玉润的葡萄,倾国倾城的牡丹,气质高雅的竹子,享受生活的小松鼠……当我们司空见惯的东西在笔下似又不似的出现时,其间已经有了作者的追求和选择。他的竹子,疏朗有致,基本上根根挺立,但是没有郑板桥的遗世独立,不同于郑燮的怪石瘦竹。耿直坚定,这是沈威峰对竹子的理解。
三楼的两个展厅,属于另一个画家薛峰。薛峰比起沈威峰年轻多了。他的作品注重的是小桥流水、市井片段。他的画是油画,来自西方的艺术。往近了看,一块块色块泾渭分明。走远一点欣赏,山间雾气、朝日晚霞、春花秋月等毕肖。这是与沈威峰不一样的表现形式。在薛峰的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出沂蒙山的高耸,安徽宏村的灵秀,扬州里闾的烟火味儿。
与沈威峰的作品布展差不多。薛峰的作品一个展厅是油画,一个展厅是他的速写系列。速写考量的是功夫,是基本功的展现。除了一幅幅小品的速写,薛峰也有很大场面的描摹。像扬州国庆路一侧、东关街的风情、江都一条街等等,转弯拐角,皆有风景。那些或许很快就会消亡的小楼,高高矗立的老电线杆子,还有常常更换老板的各种专卖店等,这一刻被作者记录下来,留下了便是留下。多少年后,当人们闲话说玄宗的时候,回忆起曾经的过去,薛峰的作品可以证明!便是证明!
我们走进三楼展厅不一会,就看到一个年轻的身影匆匆走过。侧面看的的模样,依稀有几分照片上作者的影子。我还对我家那家伙说,刚刚过去的会不会是薛峰?那人说有点像。等我们注意地看时,人不见了。我放弃了这个念头。雨沙沙的,作者怎么会来?估计是和我们一样的观众不知在哪一个空间欣赏画作。
相比二楼,三楼的观众明显少一些。是啊,薛峰的名气没有沈威峰大,作品的体量也没有那么大。两者在画风和题材上亦有巨大的差别。但是能够看出来的是,作为农民画家的沈威峰,前面的几十年一定很辛苦。而薛峰不一样,他接受的是正规的美术教育和严格的训练。看他那么多的速写系列就可以知道他努力的程度。他是七零后,有的是时间和机会。
快出门了。门口一个年轻人面带微笑地拿着一个介绍小册子送给我们。他就是我们开始时看到的那个人。果然是作者薛峰。大早从江都赶来,一定希望展厅里挤满了欣赏的人群。他是否知道,美术馆里好像没有出现过那样的景象,何况这天还一直下着雨,有点冷飕飕呢?他的笑是真诚的。他客气地说“欢迎批评指正”,哪晓得我俩只不过是附庸风雅?
薛峰的画展名字是“行意悠悠”。是的,人生就是不停止的追求,行走不是最好的证明?在美术馆看过很多展览,还是第一次遇到作者,很开心!
标签
相关文章